波新聞─李雲/台北
文化部辦理第一屆「社區營造獎」,獎勵用心投入社造且具重大貢獻,或因應當代社會議題,以創新策略改造社區者,進而引動更多公私部門及青年的共同參與。「社區營造獎」規劃「社造貢獻獎」、「社造創新獎」、「青年行動獎」及「社造行政獎」4大獎項,皆分為團體組及個人組2類,獲獎者各頒發獎金新臺幣20萬元、獎座及得獎證書。
文化部表示,本屆「社區營造獎」收到來自全國138件績優社造或社會創新團隊報名,由文化部邀集專家學者組成9人評審委員會,經全體委員逐案詳實審閱並進行投票統計後,初審遴選出41件(團體22件、個人19件)入圍者,再由決審會議委員共同審慎評比相關入圍者之具體實蹟。4大獎項(個人組及團體組),原設定各獎項獲獎者為1名,因本屆「青年行動獎」個人組及「社造貢獻獎」團體組入圍者眾多,且初審票數均極為相近,經評審委員會決議,「青年行動獎」個人組及「社造貢獻獎」團體組各增加1名得獎名額。
「社造貢獻獎」團體組由「財團法人新港文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單位獲獎;個人組則由吾鄉工作坊執行長「盧思岳」獲獎。「社造創新獎」團體組由「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獲選;個人組則由螢火蟲書屋創辦人「葉書豪」獲獎。「青年行動獎」團體組由「逆風劇團」獲獎;個人組則由大崎藝農實踐所負責人「林建叡」,以及掀冊工作室(苑裡掀海風)共同創辦人「劉育育」2位獲獎。「社造行政獎」團體組則由「澎湖縣湖西鄉公所」脫穎而出;個人組從缺。
「社造貢獻獎」團體組由新港文教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獲選,新港文教基金會自1987年起耕耘新港鄉社造工作30餘年,推動嘉北線鐵道認養行動,並與鄉公所、北港糖廠簽訂認養契約,打造文化園地,近年拓展臺日青年交流,放眼國際,足為社區國際合作之成功典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從921大地震災區重建到自然生態復育,帶動社區永續共好的成果各界有目共睹,可謂臺灣社造領頭羊之一。而獲得「社造貢獻獎」個人組的吾鄉工作坊執行長盧思岳,為「台灣社區重建協會」、「台灣社造聯盟」之創會成員之一,投入921震災社區重建與串聯整合,持續倡議社造觀念,在各部門及社區扮演溝通橋樑,培育社造人才,是從青年做到老年的資深社造老兵。
「社造創新獎」團體組由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獲選,協會由離島青年返鄉耕耘,除積極復振馬祖語、實踐環保行動外,更藉由旅遊引路之方式建立社區耆老的自信活力,同時重新定義「馬祖青年」的概念,擴大青年影響力。個人組則由螢火蟲書屋創辦人葉書豪獲獎,葉書豪為石碇地區在地青年,有感於家鄉長期垃圾問題日益嚴重,自山林環保著手,並打造書屋作為資源共享平台推動閱讀,運用自身農業背景返鄉務農,部分收益投入社區公益,將農業創新成功打造為社會企業模式,極富創意性及延續性。
「青年行動獎」團體組由逆風劇團獲獎,劇團組成以「特殊境遇青少年」為主體,定位明確,以關懷偏離體制與社會航道之中輟中離青少年為己任,透過戲劇展演給予多元、全面且長期的陪伴和扶助,使青少年翻轉人生。個人組由大崎藝農實踐所負責人林建叡,以及掀冊工作室(苑裡掀海風)共同創辦人劉育育2位獲獎,大崎藝農實踐所負責人林建叡結合自身專業秉持青年留鄉精神,於大崎村社區蹲點11年,推動社造亮點涵蓋空間活化、弱勢孩童陪伴、農業行銷等,令人刮目相看;掀冊工作室(苑裡掀海風)共同創辦人劉育育深入苑裡地方事務,除進行藺草產業田野調查之外,更推動音樂家郭芝苑相關文物登錄及保存工作,同時關注女性青年議題,呼應「青年行動」的訴求。
「社造行政獎」團體組由澎湖縣湖西鄉公所獲選,公所設置鄉級社造中心,並積極籌措經費推動社造工作,更與當地社造組織長期密切合作,帶動青年返鄉浪潮,深獲評審一致肯定。個人組獎項從缺,評審表示,本屆「社造行政獎」個人組雖從缺,但仍認可參選人對社造業務推動的熱忱及付出,希望未來可持續投入,為轄內社造工作帶來更多活力與創意。
文化部表示,第一屆「社區營造獎」頒獎典禮將於12月13日於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西1館舉行,並將於「文化部」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直播,歡迎各界踴躍參與。相關得獎資料公告於「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https://grants.moc.gov.tw/Web/index.jsp)及「台灣社區通」網站(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