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家宏/雲林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自2010年迄今已舉辦十多個年頭,透過藝術讓成龍村重新出發,也透過藝術讓村民重新思考與環境的關係,藉由藝術讓成龍溼地重新被翻轉。因疫情因素,停辦兩年的「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今年再度回歸,今(16)日由雲林縣長張麗善、縣議員黃文祥、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成龍村村長田志茂、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郭淑貞主任、成龍社區發展協會李自儀理事長,以及今年度藝術創作家李蕢至老師、太日樂集張呈遠團長、森森不息街頭劇場趙敦毅團長,共同邀請民眾於9月24日、9月25日,一同來到成龍溼地,再度感受這片土地的堅韌與美麗。
縣長張麗善表示,成龍溼地原本為農耕地,但由於地勢較低且長年超抽地下水,地層嚴重下陷,且受到1986年8月的韋恩颱風、1996年7月的賀伯颱風強烈侵襲,海水倒灌淹沒農地,20多年來長期積水無法耕種,也成為國內唯一因地層下陷及海水倒灌而形成的溼地。2005年,農委會林務局與口湖鄉鄉公所開始在當地進行「成龍溼地生態園區經營管理示範計畫」;2009年起,為強化社區參與,因此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進行學習參與計畫,透過打造環境教育基地的理念,推廣了多樣式的環境保護行動,例如:以成龍國小為據點,以溼地生態調查與鄉土文化探索的主題,藉由學校深入社區,並引導學童與父母祖輩共三代參與溼地環境保護行動。
張麗善說,透過生態藝術相互融合,讓成龍溼地從逆境中翻轉,非常不容易,當中歷經歷屆縣長、觀樹教育基金與在地成龍社區李自儀理事長帶領的社區團隊共同努力,在地居民自力更生,於逆境中創造不一樣的前景跟未來,令人感動,公部門也會加入更多的元素,讓成龍溼地生生不息,變毒為藥。歡迎來自各地遊客,9/24-9/25來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感受不一樣的雲林,不一樣的濕地生態。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成龍溼地與全國其他溼地最大的不同,在於溼地與村落居民共生共存,休戚與共,有這群居民守護自己居住的溼地,由下而上的影響民間團體、地方政府與中央機構,現在也正朝著其他溼地推廣單位推展生態保育、藝文扎根、向海洋學習的示範基地前進。2010年起舉辦「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始終堅持就地取材可大自然分解的媒材,經由駐地藝術家與當地居民的合作,在就地取材、在地參與、共同創作、引介後續交流的種種裝置藝術等過程,引領社區居民與社會大眾關注溼地與人的環境議題,成為國內自然生態結合環境藝術季的標竿村落。
睽違兩年,「202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將於9月24日-25日於成龍溼地舉辦展演活動,裝置藝術作品邀請李蕢至老師創作《種子》,作品的構想來自於溼地裡的植物,溼地植物可以定沙保護魚塭堤岸,也能夠為溼地裡的魚類提供遮陽處所與食用,也是鳥類築巢的材料;雕塑以流線的姿態佇立於溼地中,就像一顆巨大的種子,與濕地美麗的景致合為一體,它是溼地裡的自然雕塑,一處鳥類停留的棲所,也是大地上的與自然共存的「種子」。李蕢至老師今現場解說,這次創作《種子》設計構想是來自當地植物、水的意象,與大家一起種下這顆希望之種子,也是一種對環境的關懷。他希望大家過來這邊除了欣賞品之外,也能多了解當地成龍溼地的故事、有趣的事物與我們對環境所做的努力。
表演藝術則邀請雲林縣傑出演藝團隊「太日樂集」搭配「森森不息街頭劇場」創作《洄光》,運用成龍溼地大自然的環境進行沉浸式的演出,笛聲劃出時光長弧,鼓聲撼動日光照耀粼粼水波,感受成龍村的生命力,啟、承、轉、合,舞者們的身體猶如辛勤的成龍村民,司鼓者猶如各種時空中的亂流、碰撞。光影間笛聲悠揚,雲林的信念、大地的故事,猶如盤旋逆行的洄流,亦能透過自身的信念,發光而強大。
此外,現場還有「創藝市集」,邀請雲林縣在地美食、文創商家共襄盛舉,更將歷年來以成龍溼地為主軸的影片,透過「影音會」模式,讓民眾一睹成龍溼地的風采,希望民眾來到成龍溼地,不再只是拍照、打卡,更能透過藝術的鋪陳,看見成龍溼地不同的面貌,也能看見這塊土地與居民堅毅的生命力。
「202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活動時程表
日期/時間:9月24日(六)-9月25日(日) / 13:30~18:00
系列活動內容 / 時間:
‧創藝市集 / 13:30~18:00
‧影音會 / 13:30~18:00
‧街頭藝人表演 / 14:00~18:00
‧主表演《生生不息》/ 16:00~16:30
圖/停辦兩年的「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今年再度回歸,歡迎全國各地鄉親9月24日、9月25日,一同來到成龍溼地,再度感受這片土地的堅韌與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