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吳國民/花蓮
2020年出生的小湯圓(化名),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被發現心室中膈缺損,出生後診斷罹患了「右心室雙出口」,出生14天就由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為他進行肺動脈繃紮術(PA banding),並且安排要在一歲的時候,進行花蓮首例的10公斤以下小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現在術後一年了,小湯圓已經是一個會照顧妹妹的哥哥了。9月16日上午,小湯圓與媽媽帶著滿滿的感恩回到花蓮慈院,要感謝醫療團隊的用心守護。
花蓮慈院兒童急重科主任裘品筠表示,新生兒罹患複雜性心臟病的發生率不高,有時候可以在產檢的時候,透過高層次超音波發現「先天性心臟病」,然後通常會在新生兒出生後,安排做新生兒超音波來確認新生兒的狀況。以小湯圓的狀況來說,右心室雙出口的問題,讓他的主動脈跟肺動脈都跟右心室相接,出生的時候就會很喘,甚至無法脫離呼吸器,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馬上就要面對心臟衰竭的困境。
為了降低新生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的風險,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決定,先為小湯圓進行肺動脈繃紮術,減少心臟衰竭的問題,花蓮慈院心臟外科主任趙盛豐表示,因為小湯圓合併有很大的心室中膈缺損,如果不先做肺動脈繃紮術,小湯圓可能很難正常成長,先把肺動脈綁小,才能在後續安排等到小湯圓一歲的時候,再進行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小湯圓的媽媽表示,很高興在花蓮當地就能治療孩子的疾病,不用特地跑到外縣市求醫,避免轉送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風險,讓小湯圓能平安地長大到一歲,接受最後的手術。
趙盛豐主任表示,小湯圓開刀的時候大約是一歲三個月,已經在家人的照顧下成長到九公斤重;但是要為年紀這麼小、體重這麼輕的小朋友進行心臟手術,對團隊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為了謹慎面對,團隊特別感謝花蓮慈院院長室顧問賴鴻緒教授的牽線,特地邀請了台大醫院心臟外科的黃書健醫師,與花蓮慈院心臟外科團隊共同完成這項艱難的挑戰。
2021年10月22日,在醫療團隊的攜手合作下,小湯圓接受了「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趙盛豐主任說,小湯圓身體的成長是手術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關,接著新生兒的麻醉、開刀、體外循環等等,都是手術要克服的難題。手術前醫療團隊就要對小湯圓的心臟構造非常了解,過程中藉由人工心肺的輔助,小湯圓的心跳停止了一個小時,最後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成功完成花蓮首例的10公斤以下小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
花蓮慈院副院長陳培榕表示,心臟相關的疾病治療往往是困難的,早二三十年前,東部還沒有能夠為這樣的孩子動手術的醫療團隊,而花蓮慈濟醫院作為東臺灣唯一一家醫學中心,不斷精進技術、更新設備,努力跟上國際醫療水準進步的腳步,為的就是讓像小湯圓這樣的孩子在花蓮也能夠獲得最好、最專業的治療,非常感恩心臟內外科團隊的合作,以圓滿這個結果。賴鴻緒教授表示,小湯圓開心手術是花蓮慈院成立至今三十六年來,第一例病人年紀這麼小就進行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畸形開刀的成功案例,不僅對醫療團隊是重要的里程碑,對花東地區的民眾來說,也多了更多治療心臟疾病的選擇。
「醫療計畫不只有手術,還有術後的照護!」裘品筠主任表示,不能讓外科孤軍奮戰,心臟手術的術後照護非常重要,除了病程的進展之外,還要面對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每一個狀況都需要當下立刻正確的解決,每一個都是攸關生死的決定!裘品筠主任說,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跟家屬討論,雖然有一定的壓力,但是當醫療團隊跟家人都先知道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預先知道怎麼處置,我們就有更大的把握,可以讓小湯圓健康回到家人身邊。
「真的很感謝花蓮慈院與台大醫院的團隊,讓我可以有個健康的兒子回到我身邊。」手術後小湯圓一度出現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所幸在醫療團隊跟家人的支持下,小湯圓術後一周就成功出院。小湯圓的媽媽說,特別感謝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的專業,因為小湯圓是自己懷的第一胎寶寶,很多育兒的知識還都還在學習中,所以,感謝裘品筠醫師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釋病况和手術,穩定了自己和先生驚慌擔心的情緒,也讓他們能夠鼓起勇氣面對孩子後續的手術治療,最後這「特別的心臟病」順利完成手術,小湯圓終於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地活動,期待小湯圓往後都可以健健康康地長大!
圖/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