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科技日報報導,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組團隊和作物代謝調控與營養強化團隊,構建出首個玉米全節間時空特異轉錄調控網絡,發掘和解析關鍵基因CYP90D1調控玉米節間發育的分子機制,揭示調控玉米節間發育的基因表達新模式。
該研究拓展對玉米莖稈發育機理的認識,為玉米株型分子改良提供基因資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上。
報導指出,株高是最重要的株型性狀之一,對玉米生長、光合作用、抗倒伏性等都有重要影響,是決定玉米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株高主要取決於玉米莖稈節間數和節間長度,合理的株高才能促進玉米豐收高產。隨著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及預測模型的快速發展,目前科研人員已鑑定出一些玉米節間發育和株高相關的調控基因,然而對玉米節間發育的系統研究和調控機制仍缺乏深入理解。
拔節期是玉米株高形成的最關鍵時期,也是玉米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研究人員收集玉米自交系B73的拔節期和成熟期全部節間,進行轉錄組測序,通過PCA聚類分成初成熟區、分生區、基底區及成熟區等4個特異發育時區。每個區域都有與特定發育時期相關的特異表達基因。研究人員對5個代表性的節間進行深入差異基因表達分析,分別鑑定分生階段和延長階段的關鍵轉錄因子;進一步結合玉米莖稈的節間長度、直徑、周長和重量等數據進行分析與表型預測,構建首個玉米全節間時空特異基因表達調控網絡,並鑑定一批與表型高度相關的基因,通過CRISPR/Cas9技術驗證關鍵候選基因CYP90D1的功能,說明該基因在株型改良和分子育種中可能的應用價值。
圖/維基百科。由 Franz Eugen Köhler, Köhler's Medizinal-Pflanzen – List of Koehler Images,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5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