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醒/台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葉正發說明:全世界嚼食檳榔的人口約佔10%,主要分布在南亞、東南亞、臺灣、南太平洋國家等亞太地區十餘國。早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就已經將檳榔列為一級致癌物,根據2013年公布的統計資料,臺灣的口腔癌發生率在這十幾個國家是名列前茅的。2019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資料更顯示,男性口腔癌發生率已經超越肝癌,上升到第3名,僅次於大腸癌及肺癌。嚼食檳榔除了會造成口腔癌之外,還會引發許多慢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肝臟纖維化以及慢性腎臟病…等。
嚼食檳榔不僅較易變胖,對自身的健康影響更甚!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葉正發指出:檳榔已被證實會刺激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素B2的產生,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檳榔鹼會阻斷高密度脂蛋白受體並抑制肝臟攝取低密度脂蛋白,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和冠狀動脈痙攣,進而引發冠狀動脈疾病,如:狹心症或心肌梗塞….等。
2016年長庚醫院發表的論文比較口腔癌病人、嚼食檳榔者和一般人這三類族群的賀爾蒙及免疫細胞激素高低,結果發現嚼食檳榔者和口腔癌病人的指數及免疫力都偏低。
2018年臺灣本土資料統合分析結果發現,嚼食檳榔也會提高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因為檳榔與高血壓有高度相關,而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依據資料顯示,曾嚼食檳榔者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是未嚼食檳榔者的2.5倍。另外彰化秀傳醫院發表的研究論文更指出嚼食檳榔會降低一氧化氮(NO),導致呼吸道發炎。
2021年高雄醫學大學發表的論文中追蹤嚼食檳榔族群四年來的骨密度變化,發現曾經嚼食檳榔者骨密度偏低,如果持續嚼食檳榔骨質密度更持續下降。所以戒檳也可避免骨質疏鬆症發生。另有研究顯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人如果有嚼食檳榔,肝臟纖維化的風險竟高達5.5倍,而肝臟纖維化容易轉變成肝癌。三軍總醫院研究也發現嚼食檳榔容易形成大腸憩室,造成憩室炎風險提高,且與大腸息肉有高度相關,容易造成大腸癌。
2022年高雄醫學大學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與腰圍過粗、高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偏低等代謝症候群有顯著相關。英國的研究也指出,嚼食檳榔與體重和腰圍增加有關,並提高糖尿病風險。臺大醫院內科教授的大型研究發現嚼食檳榔與高血壓和糖尿病有高度相關。根據許多不同研究的結果指出,檳榔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至8倍。根據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結果發現,其死亡率也提高了好幾倍,實在可怕。
嚼檳不再有,定期檢查口,健康才持久!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醫學內科主治醫師葉正發表示:嚼食檳榔所造成的影響除了經濟耗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重要的是對個人身體健康及家庭的傷害,因為嚼食檳榔者絕大多數為家庭的經濟支柱,一旦支柱倒了,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應儘快戒掉檳榔,更定期接受健康篩檢。奇美醫學中心設有癌症篩檢站,針對18歲以上的原住民或30歲以上曾嚼食檳榔者,每2年一次免費口腔黏膜篩檢,篩檢後若發現疑似陽性情況,如:白斑、紅斑、紅白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瘤或口腔癌等,即轉介耳鼻喉科或口腔外科的醫師診療,進行確診、切片檢查、治療及定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