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七月,世人忙著和異次元空間交際、溝通。獨居荒郊野外的阿北仔,沒什麼感應,倒是想起一樁趣事:
小山園所在的雙泰產業道路,古早時是淡蘭交通的重要步道,古往今來,從北台趨赴葛瑪蘭拓荒墾殖者、休閒旅遊者絡繹於途,雙溪這一側是泰和、泰平,宜蘭出口是大溪;沿線可説是全台土地公、有應公和大廟小祠最多的一區。
可以想見先民企望行旅平安的心情多麼強烈,也反映著這條道路古早時多麼令人忐忑不安。
時至今日,車道開通,新北側的「產業道路」坦坦平平、路況奇佳;過了縣界聯結到台2省道濱海公路的宜1號縣道,路況就狹窄、多彎、奇陡、多坍方、落石,並且常維修不良、路面多坑洞,路旁也少住家、多荒莽、沿途更少有展望點。路兩頭的泰平甚至蘭陽當地人常稱這段路「較陰」。這「陰」字形容的由來,又和1.5K路邊的「石棺材」傳説有關。
我進住泰平之初,探查路況,一直沒注意這處「景點」,後來聽了傳説,路過時才特意駐足觀察一番,原來它只是一塊尺寸形似的大石(或許曾有一些人為的粗糙加工)「棺頭」竟還巧像了「拜桌」。
再怎樣它也只是實心的天然岩塊,雪山餘脈的岩質,就算加工鑿雕,應也難以做成壽器。
在我曾徒步旅行各地的經驗,它倒比較像是古道時代供給挑夫行旅休息時坐靠的台架,「石棺材」也只是路標的方便稱呼罷了。
一個器物名,地名。陰?只要心底清朗,何陰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