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隆發/台北報導
臺北市長柯文哲12號出席「2022臺北生技獎」頒獎典禮,率先以各種國際疫情危機開場,他表示不只新冠肺炎,WHO在這幾年已經發布七次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從H1N1、伊波拉還有正在蔓延的猴痘,連他自己都在猜測到底會有多嚴重。這些傳染病的發生都顯示出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重要,不過每一次的危機都是轉機,利用危機加速生物技術的發展是我們的目標。
柯文哲隨後表示,從2010年開始全球的生技產業每年成長都有9%,最重要的生產者依然是美國,全球大藥廠美國就佔了一半,但美國的經濟規模和台灣不同,瑞士和以色列相對合適,尤其是瑞士的出口總值有40%都是生技產業,和台灣壓寶在ICT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不一樣,台灣的ICT出口總值大約也有40%,但瑞士、以色列的人口都不到一千萬,這種小型國家如何推動生技產業發展同時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台灣需要學習借鏡的地方。
柯文哲強調,臺北市政府為了鼓勵生技產業發展,因此舉辦臺北生技獎,包含四個部分,創新技術獎、技轉合作獎、國際躍進獎和跨域卓越獎,這四項其實在強調四個領域,分別是創新價值和技術承接,如何將實驗室裡的技術商業化,以及國際化和跨域整合,畢竟台灣的市場小要和國際接軌。
柯文哲分享自己的想法,認為台灣的強項還是ICT,如果單純發展生技產業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要發展ICT相關的生技展業,用強項輔助另一個產業發產,所以才會有一個跨域整合獎,用來鼓勵ICT帶領產業發展,同時希望利用獎勵或貸款和搭建平台,串聯國內外技術人才支援。
柯文哲話鋒一轉,提到位在南港車站對面的臺北生技園區預計明年會完工,本身條件就很好,具備三鐵共構,又在中研院、衛福部、食藥署、南港軟體園區附近,地點上有優勢,高達五千坪的創新育成中心和一萬坪的產業空間,可以讓業者進行研發式量產和提供商務辦公合一的空間,雖然明年才要開放,但今年已經全部租出去了,非常搶手,所以現在要思考臺北的下一棟生技園區聚落要設在哪裡。
柯文哲最後強調,今年有120組參賽者報名臺北生技獎,透過兩個月的專家審查產生24個得獎者,獎金一共六百萬,雖然不多,但還是要特別感謝28個審查委員,在疫情期間只能用視訊方式處理,同時柯文哲感謝所有來參賽的生技業主,靠著大家投入和協助才有辦法舉辦,同時ICT跨界生技的方向,是未來幾年要認真思考的,還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