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被稱為「近視王國」之一,2018年近視率為 63.3%,比1986年 的26.5%增長2.4倍。若不及時治療,近視會發展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會在未來出現威脅視力的情況,包括視網膜脫離、近視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和早發性白內障。
高度近視併發症多 台民眾迷思阻治療
揚銘眼科診所院長李揚銘醫師說:「台灣最常見的近視迷思之一,是認為近視沒什麼大不了,近視度數再高都可以戴眼鏡解決,但事實上近視會引起許多併發症,近視度數控制得越低就越能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兒童還小度數還低的時候就要控制近視,但配戴單光眼鏡並不能有效治療及控制近視。近視造成眼球拉長是導致嚴重併發症的原因,眼球一旦拉長就很難恢復,就算長大後做近視雷射手術,仍不能夠阻止、減少或逆轉導致近視的眼球拉長。」
儘管存在風險,父母卻普遍不重視。合安眼科診所院長吳昱愷醫師說:「由於兒童低度近視的症狀比較輕微,因此大部分家長不會認真對待,大多採觀望孩子的病情是否會好轉的態度處裡。
然而,兒童的近視情況並不會好轉。近視就像是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控制,只會變得更糟。」研究顯示即使近視度數僅增加一百度,近視黃斑部病變的患病率也會增加67%。相反地,僅將近視度數減少一百度,即可讓罹患近視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降低40%。
近距離工作、少量戶外運動 加劇近視進程
台灣和其他東亞國家近視率的急遽上升,這與孩子們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壓力越來越大有關,而這種情況只會因 COVID-19疫情期間而更加嚴重。長時間的社交距離限制導致孩子們在戶外度過的時間減少,且更多時間在近距離工作上,例如家庭作業、使用電子設備玩耍或工作等,這些活動都會加劇近視。
然而,幾項研究表明,可以透過正確的結合改變生活方式和治療方法,尤其是早期介入,來管理與控制近視度數的升高。一項研究顯示,在上學期間在戶外活動80分鐘,可以使台灣7~11歲兒童的每年近視率降低約50%。
李揚銘醫師表示:「儘管增加更多的時間在戶外活動很重要,但兒童一旦近視就需要儘早引入治療方式,例如散瞳劑、近視控制專用日拋隱形眼鏡、角膜塑型片或近視控制專用框架眼鏡。」
吳昱愷醫師解釋道:「根據最近的研究,從長遠而言我們瞭解越早發現與治療近視,孩子保持眼睛健康的機會也就越大。我建議儘管孩子的視力為0.7,也應立即進行介入與控制,因為即使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視力也會開始惡化。那麼就能防止孩子病情惡化和轉變為高度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