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的数个小时,会晤后发表联合声明,其中提到两位领导人在乌克兰局势和台湾问题上相互表示支持,承诺要加强合作,共同对抗西方。
俄罗斯联合声明中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对此,台湾外交部在中俄联合声明隔天发表声明回应,谴责中俄两国在联合声明中,所说的“合作没有禁区”的时机是“不齿的”,称中国政府借与俄罗斯高峰会,操弄威权主义扩张,“有辱奥林匹克五环所揭橥的和平精神”。
就中俄发表联合声明的国家关系及国际时势来看,包括美国为首的北约及其它盟国,有意将俄罗斯纳入北约以及美国领导的西方势力“围剿”中国,成为促使俄国与中国越走越近的“推”因素。
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门户所在,俄罗斯对乌克兰不能控制得当,必定受制于人,对普京本身在国内的声望也会有负面影响。而且,在普京眼中,俄乌两国都同属一个民族(东斯拉夫的后裔)。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似乎可以“感同身受”。再加上两国都成为美国及其盟友的针对目标,两国向欧美及其它盟友宣示站在同一阵线,完全是预料之中。
一句话,这是国际政治博弈,结果可以是有输赢、双赢或者零和。
因此,台湾声明指中俄声明“有辱奥林匹克五环所揭橥的和平精神”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如果台北将中俄的联合声明(外交声明)视为对奥运和平精神的羞辱,那台湾响应美国号召的“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其中一方,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被抵制的北京冬奥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冬奥会在1924年举行首次被抵制的赛会。虽然不是全面抵制,但是其政治讯息或者要将奥运会政治化是不含糊的。
事实上,在1896年开始举行的现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出现了被抵制过六次的记录,分别发生在1956年、1964年、1976年、1980年、1984年及1988年,都是在冷战期间。
全面抵制的“受害国”依次为澳洲、日本、加拿大、苏联、美国及韩国。中国也参与其中的三次抵制。冷战前的1936年也出现抵制的运动,但以失败告终。
美国在时隔30多年后(冷战也结束了30多年),发动抵制奥运,被视为冷战思维作祟,并不完全没有道理。而以美国为首的外交抵制以中国“侵犯人权”为主要理由,但有论者指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秉承的“分开体育与政治”的老调是其所针对的次要目标。换句话说,北京冬奥会成为美国将国际体育赛会“政治化”的突出例子。
另外一方面,北京与莫斯科的回应当然摆脱不了政治,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其中一名火炬手为维吾尔族女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Dinigeer Yilamujiang),是中国“反击”美国的安排。对中国而言,能够成为2008年奥运会及今年冬奥会的举办国,为提升国家在国际地位的重要途经,而美国外交抵制被视为挫败中国举办赛会,破坏中国国际声望的企图。
另一方面,在美国开先例重启体育运动政治化,诸如国际奥委会等的国际体育运动组织如何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游走,成为不可回避的挑战。
当然,与冷战时期意识形态为主轴的奥运会抵制大不同的是,美国在冬奥会的外交抵制而不是全面抵制,更多的考量是中国对其在经济以及其它曾经主导领域的挑战的“试探”。毕竟,单单是人权问题就全面抵制,北京冬奥会除了师出无名之外,不符合经济(包括越来越多的职业运动员及他们制造的经济)等等的效益,因此还是相对审慎的。
声明: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