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4000件因為醫療疏失導致的醫療糾紛,大家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但卻也不能保證醫療糾紛會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大愛法律專員吳律師帶大家了解「什麼是醫療糾紛」以及「遇到醫療糾紛時該怎麼捍衛自己的權益」。
醫療糾紛
醫學是一門專業且困難的學問,即使是醫學專家也無法精通所有醫學知識,因此我們可以看醫院看到分門別類的門診科目,而醫療行為又比醫學還要複雜,醫療行為除了需要具備醫學知識之外還需要有實際執行的經驗,因此大部分的民眾就診時都處於單向接受醫師給予資訊的狀態,多數民眾沒有判斷醫師診斷是否合理的能力,需要執行開刀這種侵入性手術時除了祈禱之外更是無能為力,也因為如此,對醫療知識的缺乏導致手術失敗時家屬對院方的不諒解;除此之外,也有部分病患因為醫師的消極或錯誤的治療方式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喪命,無論是什麼原因,當民眾在醫療行為中沒有獲得詳細的資訊或妥善的照顧,導至發生醫療疏失甚至是手術失敗時,醫療糾紛就上演了。
醫療糾紛訴求
許多人認為「醫療糾紛說到底就是為了跟醫院要錢」,事實上這個說法並不正確,根據醫改會對醫療糾紛案件民眾的調查統計,對醫療過程提起異議的民眾最想得到的並非金錢是「真相」,這樣的統計結果其實並不難理解,想像一下,如果自己的親人前幾天還活蹦亂跳,在身體略有不適住院觀察或是動了個小手術後突然就撒手人寰,而院方堅持是病人病情突然惡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家屬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常見的醫療糾紛訴求有以下幾種:
1. 了解真相:多數民眾的主要訴求是了解醫療行為的真相,不管是手術失敗、診斷錯誤還是人為疏失,民眾都希望醫院能夠承認事實,並對醫療疏失的部分作出道歉,而不是擺出高姿態的用一句「過程皆屬正當醫療行為」來打發家屬。
2. 要求賠償:醫療過程除了金錢之外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家屬為了照顧病患甚至也需要在職場請假,因此不論是金錢還是精神的賠償,對家屬來說都是合理的訴求。
3. 後續醫療照顧:在病患因為院方的醫療疏失造成手術失敗,導致病患成為植物人、癱瘓、需要持續洗腎等情況,院方理應負擔病患日後所需要的醫療照顧。
4. 改善過失:除了對病患個案的安置和補償之外,民眾最在乎的即是院方日後如何預防出現同樣的醫療疏失,避免同樣的悲劇重複發生。
醫療糾紛訴訟關鍵
由於醫療糾紛屬於民事訴訟,因此在提起訴訟前法院都會先安排雙方調解,只有在調解破局時才會進入訴訟環節,想要贏得醫療糾紛案件的話,在訴訟前你必須做好這些準備:
1. 蒐集證據:
物證:盡可能地收集所有的醫療過程中的資料,包含病例、醫囑文件、護理紀錄、施打藥品清單、開立藥物明細、收據等相關資料,另外住院期間也可以用照片用影片紀錄療程。
人證:向醫護人員進行醫療諮詢時需有第三人在場,且最好是具有公證力的第三人,例如:醫療從業人員、法律從業人員等就具公信力,若諮詢地點是在護理站、多人病房、醫院公共場所等公開場合則可以用錄影或錄音的方式紀錄。
2. 查詢相關醫學資料:雖然醫療行為專業且複雜,但為了讓掌握訴訟情勢,當事人必須花時間做功課,了解相關的醫學資訊。
3. 尋求律師協助:醫療訴訟可以說是最複雜的民事訴訟案件,多數民眾無法獨自面對,建議尋找專業的律師事先釐清醫療疏失中的肇責歸屬,釐清自己手上有多少籌碼。
大愛官方網站:spy007168.com.tw
大愛免費法律諮詢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ai007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