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最大聲/高雄報導
樹德科技大學室内設計系(室設系)114級畢業成果展「循聲成象」校內首展26日舉辦開幕典禮,共有67位學生38組專題作品於設計學院大理石廣場聯合展出。畢籌會表示,在這段從無到有的旅程中,師生皆用心雕琢每一個細節,融合創意與專業,只為在未來設計的藍圖上,留下屬於彼此永恆的紀念。
首展開幕當天,包括室設系汪碧芬主任協同該系師長踴躍出席開幕典禮之外,高雄市空間藝術學會理事長李彥頤先生、前理事長郭美紅女士、會長蔡世銘先生等几位貴賓共襄盛舉見證我們學生親自操刀的展場設計,為畢展帶來耀眼光芒,讓精彩持續綻放。
本次展演由室設系專任紀順堂老師擔任總召協同盧圓華、周伯丞、許正旺以及兼任聘師李彥頤,郭美紅,卓子程,利培安,周惠明和張博碩等十位指導老師,共同帶領67位學生、38個專題組別,展現四年來扎實學習的豐碩成果。
此次畢展在優質師資陣容的帶領下共有2組入圍金典新秀,3組入圍金典新秀贊助,3組入圍青春創意設計競賽,屆時將以走評的形式在現場進行決選。
《走讀灣麗》-入圍金典新秀及入圍青春創意設計競賽,設計師:白雅涵、張永樂 指導老師:紀順堂老師。融合歷史建築與現代機能–透過歷史建築原有軸線為基礎,鏡射出中介空間,並延伸至新建築,並引入立體公園與苑裡傳統編織概念,營造融合的多元交流空間,延續市場餘溫,喚醒舊時光記憶,注入新世代活力。
《洄游城市之間的記憶》-入圍金典新秀贊助及入圍青春創意設計競賽,設計師:劉又瑄 指導老師:張博碩老師、郭怡君老師。哈瑪星登山街步道隱於都市縫隙間,以光影為引,借自然為境,營造緩慢且沉浸的步調,讓心靈街友在漫步間找回內心的平靜與歸屬-徐行山巷幽靜處,嘗遍人間煙火氣,聆聽風聲低語,感受時光流轉,讓每一步都成為與城市對話的風景。
《淹沒瞬間》-入圍金典新秀及入圍金典新秀贊助,設計師:柯至謙、施懷玉 指導老師:郭美紅老師。隨之蕩然無存的型態仍存過往刻痕,面對時代更迭,淹沒的繁華,如未曾焦熄灰燼,若無再現,過往則僅存文字與影像,再現:未必是仿舊如舊,以融合新舊,如時間序曲—。
《逐流知水》-入圍青春創意設計競賽。設計師:洪辰穎 指導老師:利培安老師。在「游阿游啊游」的流動節奏中,我們與永道設計攜手,以自然為靈感,創造出一條連結時間與空間的旅路。每一次前行,都是一次與水的對話,每一段空間,都是對環境的回應。我們相信,設計不只是建構,而是讓生命在流動中相遇、在永續中延續。
《竹溪故事館》-入圍金典新秀贊助。設計師:曾昱慈、林禹伶 指導老師:張博碩老師、郭怡君老師。竹溪是台南珍貴的水文資產,卻隨時間被遺忘。以哈赫拿爾森林竹溪流域為核心,串聯親水廊道與文化地景,透過生態教育與空間敘事,喚醒流域記憶,重現人與自然共生的生命力,並引導民眾重新認識、關懷與參與地方環境的永續發展。
《濕渡界面-雨墨詩境的流動空間》-校内金獎。設計師:黃莉琪、俞品彤 指導老師:郭美紅老師。許梓桑古厝,承載著逝世記憶與時光的痕跡,理的現象,而是一種感知的導向,串接空間、一首記憶與情感,讓建築成為尚未完成的詩。來訪的足跡與環境互動,進一步加深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試驗圖打破了傳統建築對水的侵蝕,將其裝入空間語匯,使建築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應届畢業生優秀作品還包括:「偈且慢漫」、鐵情流轉、停琉嶼、記憶兩分半,重築,眷語拾光,時溯金城,傳統的圓形廳堂,木叢,路外孤島的棲所,浮光.酌,時光薈萃·遺韻小築,埕畔之院,歷久彌新,藝現枋心,浮光邊界,潮汐風情,知無聊際,驛站花園下午茶坊,紅磚時光,濃承市意,蓮潭還巢,園聚,內惟匯築,時光音旅,蒹葭,燕巢圖書分館,橫山USR
以上作品皆凝聚了師生們的心血與創意,豐富了展場,讓大家的創作被更多人看見
畢業聯展將於4月25日至4月29日,首先在設計學院大理石廣場展出,接著於5月1日至5月4日移師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青春設計節,並於5月9日至5月12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新一代設計展盛大亮相;誠摯邀請大家把握機會前來觀展。洽詢專線:樹德科大室設系(07)-6158000 轉 3502。

▲校內首展開幕大合照。圖/樹科大提供。

▲入圍金典新秀,金典新秀贊助作品「淹沒瞬間」。圖/樹科大提供。

▲入圍金典新秀,青春創意設計競賽作品「走讀灣麗」。圖/樹科大提供。

▲入圍金典新秀贊助,青春創意設計競賽作品「洄游城市之間的記憶」。圖/樹科大提供。

▲入圍青春創意設計競賽作品「逐流知水」。圖/樹科大提供。

▲入圍作品圖集。圖/樹科大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