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奇球星鈴木一朗,他在日本職棒9年(1992~2000)榮獲太平洋聯盟打擊王、安打王、打點王、年度MVP等獎項,寫下「一朗旋風」的傳奇,27歲出走舒適圈,跨海挑戰美國職棒大聯盟,更締造金氏世界紀錄也認證的世界職棒安打王紀律。運動專欄作家張尤金於《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一書中,整理鈴木一朗的人生哲學,見證「一朗旋風」如何席捲美日風靡全球,更深入挖掘一代傳奇球星的人間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過去在網路專欄寫文提到鈴木一朗是「天才」、「打擊天才」,不明就裡的網友會嗤之以鼻,認為「天才」二字否定、甚至抹煞了一朗從小到大的努力。
其實應該這麼看:「天才」最狹義的解釋,是指在原型智力測驗中獲得140分以上或前1%者,但這顯然不符合世俗有用的定義方式;就如廣義上,世人常謂愛因斯坦或牛頓是天才,指的是他們在科學領域的成就,若只局限在智商高或天賦異稟,反而太貶低他們的偉大了。
廣義上的「天才」泛指「成就不凡、傑出的作品、一般人再努力也無法企及的境界」,一朗顯然屬於這種天才,而幕後的推手正是鈴木宣之,他的父親。
擁有別人沒有的巨大天賦
小學六年級的一朗,在他的作文中曾經寫到這麼一句話:「從三年級到現在,一年365天當中我有360天都在激烈地練習。」你還記得小學的你都在做些什麼?年幼的一朗,當周遭年齡相近的鄰居或同學都在玩耍時,他的意志力難道不會動搖?
答案當然是會的。試想一個小學生,每天下午3點練習到晚上11點,扣除吃晚飯、寫功課,長達6小時的訓練量,況且一年只休息不到5天,這種分量就連大人也吃不消;尤其在冬季酷寒的中日本,一朗常冷到手指僵硬,連衣服的扣子都扣不上去,遑論出門練球。
個性好強不服輸的一朗再累也不會要求休息,但就算他嘴巴上不說,知子莫若父,宣之依舊可以從他的表情觀察出來。當下宣之會暫停手上正在進行的練習,轉而陪他玩相撲,或是將附近玩耍的小朋友集合起來,和一朗比賽誰能把球打到最遠,等一朗的情緒和精神恢復之後,再繼續下面的練習。
當然,一朗也反抗過父親,有一次他在練球結束後躺在球場正中央睡覺,無論宣之怎麼叫都叫不動。宣之氣到了,他直接開車回家,將一朗丟在球場,而倔強的一朗等父親身影消失後才慢慢爬起來,然後故意繞遠路慢慢走回家,好讓家人擔心一下。
在宣之的記憶中,父子之間曾經發生過一次最嚴重的衝突。當時一朗拜託父親提早結束練習,好讓他去找朋友玩耍,在父親斷然拒絕之後,他索性坐在球場中央作無言的抗議。宣之氣炸了,他撿起箱子裡的球,一邊罵,一邊近距離往一朗身上招呼。結果你猜怎麼著?
原來一朗敏捷過人的反射神經是與生俱來的,他維持坐姿,對於父親丟向他身體兩側的球,他只要往左或往右少許移動就能避開;如果是朝他的鼻梁直直飛來,他則是一舉手就將子彈般的飛球輕易接了下來。
宣之後來回憶起這件事時,他說:「這是我的孩子,我很瞭解他就是這麼固執。雖然我有時會被他的頑固氣到抓狂,但我心裡很清楚,他很特別,他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巨大天賦。」
腳健康,身體就會健康
在苦悶而沉重的練習之外,這對父子最開心的回憶,莫過於一起到名古屋球場看中日龍隊的比賽了。至於一朗每天晚上的小確幸則是睡前的腳部按摩。每晚上床前,宣之會為他按摩雙腳,一直到一朗高中住進宿舍為止。
宣之常說:「腳健康,身體就會健康」,而這個觀念對一朗後來的棒球人生影響很大。大聯盟生涯超過500次盜壘成功、超過600支內野安打的一朗,不論訓練器材或按摩,都特別強調對腿部的鍛鍊與保養,包括在日職歐力士隊住宿期間,他買了一台腳底按摩機,就連出去遠征也帶在身邊;赴美挑戰大聯盟之後,賽後他也被媒體拍到用一根六英寸的木棒按摩腳底板及側邊的穴道。
對照時下流行的嬰幼兒親子按摩,其理念正與40多年前宣之的想法不謀而合。正確的按摩方式可以啟發嬰幼兒五感發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等同宣之腳部按摩的保健概念;更重要的是,觸覺是人類的本能需求之一,藉由親子間的肌膚撫觸可以增進情感,讓孩子有被愛的感受。
宣之這麼解釋:「有個名詞叫做『親膚關係』,不論我們父子倆再怎麼吵或罵,只有按摩雙腳這件事每天從沒間斷過,直到那孩子住進名電高宿舍的那一天為止。藉由肌膚接觸,情緒自然會緩和。所以當天不論我身體再怎麼不舒服,我都會持續做,兒子也逐漸能體會『我們已非所謂的父子,而是伙伴關係』。」
宣之舉例說,有幾次他在按摩的同時和一朗聊天:「我說一朗啊,那次的比賽⋯⋯」結果一朗已經開始發出微微的鼾聲。回憶至此,宣之忍不住笑說:「他實在是個很好睡的孩子呢。」
必須說,宣之這項觀念非常正確,因為精神鬆弛的狀態有利於人際溝通。宣之經常利用這段時間,告訴一朗當天的練習或比賽有什麼缺失、該如何改進。後來年輕的一朗成為日職代表球星後,他最期待的還是在轉戰各地比賽之餘,抽空回豐山町老家讓父親按摩,順便聊聊心底話。
因為會成功才去做,將來一定會後悔
日本有媒體將鈴木一朗形容為「孤高の天才」,「天才」的定義就如前述,至於「孤高」呢?日本對「孤高」的定義,通常指「想法或作為超脫世俗,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而且堅持自己的信念」。一朗不正是如此嗎?在他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把太多人所定義的成功,都當作是自己的理所當然,一再奮發前進的結果,就連追隨者都被拋到不見人影了。
下面這些一朗對於「成功」的名言,就是最好的例證:
- 「『成功』是非常模糊的事,沒有必要去追求他人所認為的『成功』。」
- 「其實我很討厭『成功』這個字眼,如果用『成功』當判斷基準,覺得會成功才去嘗試,覺得不可能成功,就連試都不試,這樣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 「對於自己想做的事,就放手去挑戰吧!不是因為覺得能成功才去做,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嘗試看看,這樣不管結果如何,自己都不會後悔。」
(本文摘自/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奇光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