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開始使用3C產品的年齡越來越低、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在戶外活動減少的情況下,兒童與青少年的近視比例逐年升高,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顯示,國小1年級新生就有高達19.8% 的近視率,到了2年級倍數成長到38.7%,6年級時更高達70.6%。對於預防近視、及如何選擇正確視力矯正方式是許多家長的擔憂。
台南澄清眼科院長林昕穎表示,從兒童、青少年到成年人,每個階段的眼睛狀態與視力矯正方式皆不同,眼科醫師應針對不同年齡層及視力階段,為患者進行矯正與視力控制,以守住視力度數避免飆升,以防惡化為高度近視或更多眼疾併發症。
兒童階段是假性近視的可逆期
林昕穎說明,兒童成長階段常見假性近視問題,由於12歲前的兒童睫狀肌較為發達,容易因用眼過度,導致睫狀肌過度緊繃,導致假性近視使得視力暫時下降,但眼軸長度尚未真正拉長,仍有機會恢復,若家長一發現孩子視力模糊就直接配鏡,反而可能錯過關鍵治療期。
為預防假性近視變成真性近視,除了避免兒童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更要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林昕穎建議,保持良好閱讀距離、減少3C產品使用時間,並培養戶外活動習慣等,最重要的是定期檢查視力狀況。
林昕穎提醒,若有近視問題,也應聽從醫師專業診斷進行矯正,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眼藥水或誤信偏方,如吃藍莓、葉黃素能恢復視力,或是假性近視不需處置長大後會自然恢復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迷思。
青少年階段控制度數是關鍵
林昕穎說明,青少年階段是視力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近視容易快速惡化的時期,進入青少年階段,若眼軸已明顯延長,視力就不再只是暫時模糊,而是真性近視,這時若未能積極有效控制,平均每年可能增加50~100度的近視度數,若達到500度以上就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不僅讓日常生活更不便,且容易導致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嚴重併發症。
該如何有效控制近視度數避免惡化?林昕穎建議,常見近視控制方式包含:
- 夜間配戴角膜塑型片
- 點用長效型散瞳劑
- 周邊離焦近視管理鏡片
- 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式隱形眼鏡
- 配合視力訓練、定期檢查
林昕穎說,每位青少年的眼軸長度、進展速度、生活習慣皆不同,建議接受完整視力檢查,並由專業醫師客製化擬定控制計畫以及建立良好用眼習慣。
成年視力穩定可考慮雷射手術矯正
林昕穎提到,進入成年階段後,隨著身體與眼球發育趨於穩定,有視力困擾的族群會考慮透過近視雷射手術,擺脫眼鏡族或配戴隱形眼鏡的不便。不過,在手術前仍要與醫師討論,考量年齡、用眼需求、視網膜狀態及其他疾病因素等。
「近視雷射並不是滿18歲就能馬上做,關鍵在於視力與眼軸長度需穩定至少1年,並排除角膜厚度不足、乾眼等風險因素後,才能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林昕穎提醒,想要真正預防近視,最好的方式還是要從小做起,避免假性近視變成真近視,民眾平時應呵護眼睛健康,以免視力惡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