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為讓民眾有能力買房,建商近年來不斷興建小坪數住宅,以低總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目光。而這些小坪數的建案,多半都會規劃一層多戶,在戶數變多的情況下,也導致公設比逐漸攀升。
有網友匿名投稿到臉書粉專「靠北建商2.0」,哀怨談到現今預售屋坪數小、公設比高的問題,不僅每間房都跟「棺材屋」沒兩樣,格局也千奇百怪,直言明明身在台灣,卻有「香港化」的趨勢。

該言論也引發其他網友的共鳴,「真的,鳥仔房,一間要賣1000萬真的很扯」、「主要是一堆盤子拚命買高公設比的房子」、「買不了這麼貴的,就蓋小一點再賣貴一點」、「就是因為房價高,所以現在都蓋小坪數,大坪數怕你買不起」、「大坪數你買不起,公設你要用又不想付錢」。
房價居高不下,民眾購屋面積也跟著縮水,根據統計,2024年第3季全國平均買賣面積為31.81坪,對比10年前同期約減少7.33坪。高雄市房屋市場調查協會榮譽理事長蔡紹豪曾表示,為符合消費者負擔得起的總價帶,房子只好越蓋越小,形成「小宅化」現象。
蔡紹豪指出,民眾想買到空間相對不狹隘的房子,首要考量就是「坪效」,最理想的狀況尋找室內坪數較大的產品,1層4戶或以下,坪數通常較大,規劃及使用都較方便;樓高至少3米可減少空間壓迫感,讓室內感覺較大;動線設計直接不迂迴,寬度至少70公分以上。
若因預算考量無法購買坪數較大的產品,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則建議,可在裝修上進行改造,如以往天花板常會做得與樑齊高並規劃嵌燈,不過現在也很流行「侘寂風」,以圓弧方式將樑包住,光源則採用吸頂燈,讓樓高最大化,也能改善空間擁擠的感覺。
設計小辭典:
侘寂(日語:侘び・寂び,平假名:わび・さび)是日本文化中的美學概念,「侘寂」念作「 わびさび」(wabisabi),若要以中文漢字打出來,則是「ㄔㄚˋ ㄐㄧˊ」是日本獨有的美學意識,概念較為抽象,被認為是一種以接受短暫與不完美為核心的世界觀。這種美學概念有時被描述為一種欣賞本質上「不完美、無常和不完整」的美。仛寂風前身可追朔到日本茶室的草庵風,近期才被定義成新的設計風格,它去掉了過多複雜的裝飾,追求極簡樸素的原始氛圍,營造孤獨及空曠境界,是另一種生活風格的詮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