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許采蓁質詢高雄市警察局長 林炎田 圖/高雄市議會轉播截圖
南部最大聲 / 鄭司文 高雄報導
今(9日)高雄市議會警消衛環部門質詢,市議員許采蓁針對警察局推動AI影像辨識系統與環保局垃圾隨袋徵收政策兩大議題提出質詢,指出現行監視器畫質普遍低劣,恐讓AI成為「看得到做不到」的工具,同時也關注環保局未全面推動隨袋徵收的進度。
環保局長允垃圾隨袋徵收從3區擴大到13區!
許采蓁議員指出,根據台北市環保局歷史資料,實施隨袋徵收後,資源回收率大幅從3.7%提升至66.26%,每日垃圾量顯著下降,成效明顯。反觀高雄,雖曾試辦3區,但未見擴大推動,恐使垃圾處理成本與資源回收效率陷入停滯。
許采蓁說「隨袋徵收不是只為收錢,而是導引市民建立分類、減量、永續的生活習慣。隨著環保意識越來越被重視,市府可與民討論未來垃圾減量的措施,並減少對民眾的衝擊」,建議市府可參考台北模式,推動專用垃圾袋、分區試辦、搭配宣導與補助措施,建立市民對政策的理解與配合意願。對此,高雄市環保局回應,已規劃將現行的3區試辦擴大至13區,預計逐步推動實施。
許采蓁議員以警消衛環委員會召集人身分提醒市府各局處:答詢時必須做到「事事有回應,研議後要件件有著落」,她強調市府不能僅止於答覆與帶回研議,更應以實際行動具體回應議會與市民的期待。
監視器畫質低劣 AI智慧城市恐「看得到做不到」!
許采蓁議員指出,雖然警察局積極開發「以文字搜尋監視器影像系統(chat系統)」,展示能輸入關鍵詞如「紅衣者」即自動搜尋畫面中出現人物,但實際在硬體面卻存在嚴重落差。她表示,目前除少數路口設有車牌辨識鏡頭外,多數警用監視器一到夜間便畫質模糊,連顏色與車牌都辨識不清,更遑論進行AI偵查。
「連前鎮河分屍案發地點周邊的監視畫面,晚上連車牌都拍不清楚,基層辦案人員是在極艱困的條件下完成任務。」針對警局展示的AI技術與現實差距,許采蓁呼籲:「不要只喊科技,要先把基礎建設做好。」她要求市府儘速盤點全市監視器設備現況,並啟動畫質升級計畫,優先更換為具備高清、夜視、廣角等功能的鏡頭,「要讓AI真的幫得上忙,而不是當裝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