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論壇上午場「民辦都更協力政策及績效目標」合照 圖/都發局
南部最大聲/記者 王聖權 高雄報導
當前房地產市場景氣持續低迷,但高雄市政府選擇在此時機舉辦「高雄市民辦都市更新推動與未來展望論壇」,不僅展現政策決心,也試圖為疲弱市場注入新的動能。都市發展局昨(8)日邀集近20位專家學者、政府機關代表、民意代表與專業公會理事長,針對民辦都市更新的推動機制,以及即將成立的「高雄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未來定位展開深入討論。
在景氣疲弱、投資保守的氛圍下,論壇特別凸顯如何以制度創新、資源整合與溝通協調,強化民間參與意願,突破現階段都市更新推動的瓶頸。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賴碧瑩教授指出,儘管整體市場動能趨緩,高雄公辦都更成果依然亮眼,累計投資額突破1,000億元,包括特貿三、左營高鐵科技之心與岡山行政中心重建等重大案,證明在政府主導下仍能激發城市發展潛力。
面對民間投資趨於保守的現況,都市發展局自110年起積極推動多項激勵措施,包括「都更168加速審議機制」、「588專案輔導計畫」、先期整合補助最高150萬元等,希望降低開發初期門檻,穩住民間信心。論壇中,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夏翠蒂主任強調,在經濟逆風中,專業團隊整合與溝通能力更顯關鍵,建議未來高雄中心應強化跨領域合作、建立長期陪伴制度,協助案場克服協商與整合困難。
與談專家指出,現階段都市更新若能加速導入產業、提供稅賦與金融誘因,將有助於在市場低迷時打開突破口;南高雄應借鏡新北模式,透過住都中心整合資源、主動協助弱勢社區,加速推動具社會效益的更新案。
都更論壇上午場「民辦都更協力政策及績效目標」綜合座談 圖/都發局
都市發展局吳文彥局長表示,雖然房市處於盤整期,但正是深化制度、累積實力的關鍵時刻。他強調,高雄亞灣地區正進行通盤檢討,未來將以開發誘因引入具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進一步創造住宅需求與都市發展動能。他也指出,都市更新不僅是空間重建,更是社區價值與市民生活品質的再創造,未來將持續以透明資訊與專業支持,搭建民間與公部門合作橋梁,為高雄的永續發展注入長遠力量。
即便房市不振,高雄選擇迎難而上,透過本次論壇凝聚政策共識與社會資源,顯示城市在低潮中求變的企圖心與實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