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業龍頭漢翔在高雄岡山打造「恆温鍛造」高階鍛造製程技術廠房,新廠於昨(2)日順利落成,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左5)、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右5)以及多位貴賓共同出席剪綵。 (照片來源:漢翔提供)
南部最大聲/ 記者 鄭司文 高雄報導
航太業龍頭漢翔公司整合國內產學界鍛造經驗及供應鏈資源,並於高雄岡山打造高階鍛造製程技術廠房,新廠於昨(2)日順利落成啟用,典禮現場包含漢翔董事長胡開宏、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以及多位貴賓共同出席為新廠祈福。新廠除了滿足國防需求外,針對國際民用航空市場,未來將提供一次性鍛件至加工件完成,建構航空高階鍛造自主供應量能,升級高雄航太生態系並提升全球供應鏈地位。
漢翔董事長胡開宏表示,航空發動機為飛機的心臟,而發動機製造以鍛造材料為最難獲得之自主核心。從經國號戰機發展至勇鷹號高級教練機歷程,陸續建立了航空發動機「冷鍛零件」製造,及發動機組裝、測試等部分能量,並成功推展至民用航空發動機的全球價值鏈中,成為國際大廠的重要夥伴,而高附加價值的「恆溫鍛零件」鍛造技術仍掌握在少數國際大廠手中。漢翔公司運用國內廠商原有鍛造加工經驗,研發航空鍛造生產必要機具設備,投入關鍵技術及製程研究,進而組建鍛造廠,宣告自家能量已達到「熱鍛」領域的實現條件,進一步邁入更高階且高附加價值的「恆温鍛造」領域之門檻,透過國內產學界參與並整合資源,升級國家鍛造產業供應鏈。
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高雄在陳市長上任後,去年度的營利事業銷售總額突破了6兆,在短短的4年之間,整個高雄市的GDP成長了30%,台積電高雄二奈米廠也舉行了擴產典禮,接下來總共會有5座二奈米廠在高雄運作,總投資金額超過1.5兆元。航太產業一直是高雄極力推廣的產業,據經濟部統計, 2024年全台航空產業總產值約1,466.48億元,高雄佔總產值約3成近500億元,顯見高雄航太產業能量的影響力,市府也持續透過在地法人-金屬中心的扶持,來提升在地企業的技術水準,也期待透過漢翔在鍛造技術以及發動機的擴大投資下,能讓台灣整體航太產業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廖泰翔強調,除了新進產業外,包含在地鋼鐵以及石化等產業都會是漢翔公司在業務上的好夥伴,高雄市政府更是會攜手中央做在地企業的最佳後盾,未來在廠房投資興建的過程中,如果需要申請相關的證照,可以隨時聯繫市府所成立的「投資高雄事務所」,藉由專案經理方式,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最完善的配套設施,力助企業在高雄蓬勃發展。
經發局補充,為協助在地的航太業者,高市府是全台唯一舉辦NADCAP人才培訓課程的縣市,而NADCAP是全球航太工業的特殊產品和製程進行的專業認證,對國際航空大廠而言,必須通過NADCAP認證,產品才能打入供應鏈。去年的課程吸引漢翔、駐龍、朝宇、長亨、晟田等5家在地航太廠商,以及豐達、寶一、台灣穗高、富成金屬、元生、榮剛等6家來自全台的航太業者參與,市府已協助多達80家次業者取得認證,讓在地航太業者提升供應鏈位階接軌國際市場。只要是高雄在地相關廠商參加,市府都會全額補助一位學員的學費,今年課程時間預計安排在9月份,歡迎全台航太業者一同共襄盛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