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Chat Gpt
南部最大聲/ 編輯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正式宣布,針對台灣進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32%的關稅。然而,根據《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白宮隨後發布的官方文件顯示,半導體產品未納入此次關稅調整範圍。儘管如此,彭博經濟學家分析指出,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半導體產品——占總出口額約10%——可能適用不同的關稅機制,具體細節仍待公布。
消息一出,美國科技股應聲下跌。台積電ADR在4月2日盤後交易中暴跌6%,輝達(Nvidia)下跌3.3%、超微(AMD)下跌2.6%、高通(Qualcomm)跌幅達2.7%。即便白宮強調半導體關稅尚未確定,台積電ADR及相關晶片股仍持續受壓。
川普在當日的演說中點名台灣,直指:「台灣把我們所有的電腦晶片和半導體都拿走了。我們以前可是霸主,對吧?我們什麼都有,現在幾乎什麼都沒了。」他並強調,若企業希望避免關稅影響,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如果你在美國生產,就不會有關稅。」
科技業加速美國設廠,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面對關稅衝擊,鴻海、仁寶、英業達等台灣科技公司已經展開行動,準備在德州投資新廠,專注於生產人工智慧(AI)伺服器,預期規模將與其現有的墨西哥廠相當。根據台灣經濟部報告,墨西哥已成為美國大型科技公司AI伺服器生產的關鍵基地,目前約70%的美國進口伺服器來自墨西哥,台灣則占20%。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也影響全球市場,美國宣布即將簽署報復性關稅命令後,美元兌歐元下跌1%,兌英鎊及瑞士法郎亦走弱。避險情緒升高,日圓兌美元升值1%,金價創歷史新高至每盎司3160美元,年初以來累計漲幅已接近20%。
日本與韓國股市同步重挫,日經225指數與東證指數開盤跌幅均超過3%。投資人擔憂全球貿易戰擴大,市場波動加劇。
全球經貿局勢動盪,中日韓籌備應對措施
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並未僅限於特定國家,而是全面針對所有貿易夥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警告,歐盟已擬定反制計畫,將視情況對美國祭出報復性措施。
在亞洲,中日韓三國亦開始緊急磋商。中國、日本與韓國的經貿部長近期在首爾舉行第13次經貿部長會議,並發表聯合新聞聲明,強調將強化供應鏈合作,並加快推動三國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川普上任以來,強調「美國優先」,並透過關稅作為施壓工具,意圖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然而,經濟學家警告,這種貿易保護主義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全球市場震盪,並拖累美國經濟增長。隨著各國陸續反擊,全球貿易戰恐將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