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傳媒專欄作家】撰文 / 謝俊明 律師
最近,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將「反戒嚴」公投列入議程。表面上,這項提案看似對憲法與國家民主制度的捍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從更深層的政治與實際情況來看,這項提案是否真的能帶來實質變革,還是僅僅是一次政治操作?
根據憲法第39條,總統擁有宣布戒嚴的權利,但這一權力並非無條件施行,必須經過立法院的通過或追認。此規定意在確保立法院能對總統的戒嚴決定進行制衡,避免權力過度集中。在必要時,立法院亦可決議要求總統解嚴,這樣的設計無疑是對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
憲法規定戒嚴權力的使用具有高度的緊急性和特殊性。一般情況下,戒嚴的宣布不應是常態,這本身就是一個特殊且嚴肅的事宜,應該只有在國家面臨重大內外威脅時才會啟動。因此,在平時將「反戒嚴」提上議程,實質上有其政治操作的意味。
立法院目前為國民黨席次絕對多數,具有否決總統罷免宣布戒嚴之決定,既然具有這樣的權利制衡還玩起公投議題…只能說大罷免是讓受罷免影響的立委急了…
再從鄰近韓國總統尹錫悅去年底頒布戒嚴令所造成下場及後果,尹錫悅遭國會彈劾,有前車之鑑可判斷,以賴清德總統對於政治敏感度,戒嚴的議題可能更加深執政黨催化大罷免浪潮…
此次提出的「反戒嚴」公投議題,從表面看似乎是對於恢復軍人受軍事審判的議題延伸,實際上卻是為了轉移民眾注意力,其實說白了就是藉由提出「反戒嚴」這樣的假議題,來扭轉罷免壓力,只能說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加入百young生活,讓你心情每天更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