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手上有一筆500萬的資金想投資,究竟該用來置產,還是應投入股票的勝率較高?竹北資深房仲林品揚在臉書粉專發文,分別以3種觀點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性。
首先以「資金參與利用率」來看,一般人會選擇用「分批買進」投入股票,不敢冒然砸500萬,但就可能面對到只投350到400萬,股票迎來大爆漲或大爆跌的狀況,一旦沒信心再加碼,剩餘的100到150萬的資金未能參與投資報酬。

反之若是買房,就是整筆資金(自備款)投下,即使會膽戰心驚,也只能選擇等待、相信時間能帶來甜美果實。不過林品揚坦言,常規來說,一個經濟正成長的國家,不論房子或股票,長期而言都是會上漲的,意即「投入的資金越多、並且越早投入」,資產報酬都不會虧待你。
再來就是「變現難易度」,除非你是買太冷門的股票或極端值的價格,否則股票幾乎一鍵就出場,贖回的資金在2天後會入帳。但房子不同,必須先把房子掛售,常態下平均得花1到2個月才有機會成交。而從簽約到交屋,約1.5到2個月才能結案,此時才能拿到贖回的資金。計算從賣房到拿到錢,前後大概近4個月。
林品揚指出,有時還可能房子賣一賣,後來剛好資金缺口補足,或售屋動機消失,於是就把房子收起來不賣了。放著放著,房子又跟著通膨漲起來,算是意外的驚喜。但股票由於太容易一鍵贖回,殺來殺去,最後往往都是追高殺低賠錢作收。
第三則要看的是「成交價的立即性」,當股市只要開盤,且有大幅度的波動時,股民心情都會猶如搭乘雲霄飛車跟著上上下下。而不少人因為股價資訊的即時性,喪失冷靜地判斷,衝動地進行買與賣,最後發現走勢跟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樣,莫名繳了不少學費。
而房子就不同了,雖然現在坊間討論房地產的社群很多,資訊也都很即時,但民眾多半還是會想等內政部實價登錄刊載上去時才會信服,只不過往往都是2到3個月後的事了,雖然還是會參酌,但到時的情緒恐不會太過激昂,普遍還是能維持理性訂價/出價。
不過林品揚也提醒,此觀點講的是勝率,而不是比較股票與房子誰的報酬較高。若有挑對股票,絕對比房子賺得還要多。但房子的優勢是可以槓桿,股票雖然也可以融資,但一般散戶普遍不太會這麼操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