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花園劇照 圖/華視官網
生於斯、長於斯、不限於斯的社會觀察家 / 余風雨
《流星花園》是潛移默化的質變
筆者在二十餘年前曾在泰國古城素可泰周邊漫遊,某日一早閒坐在民宿的庭院裡,民宿主人家的女兒是一位大學生,隨興聊了起來。
「你是台灣來的?那你一定知道F4」
由於對於影視的漠不關心,一開始確實以為對方說的是戰鬥機的型式編號,
「喔!你說的是那部改編日本動漫的偶像劇?」
「對!對!對!如果我有錢一定要參加旅行團去台灣玩!」
「有什麼地方特別想去的嗎?」
「有!有!中正大學!」
當時心中不免狐疑,為何獨鍾中正大學?
「因為劇中有許多場景是在那裡拍攝的,很多泰國人都會去那裡朝聖一番。」
過了一年我到了緬甸及寮國旅行,在緬甸的長途巴士上我竟然聽見了張洪量所寫的《他不愛我》,當然,演唱者不是莫文蔚,而是一位歌聲一樣動人卻不知名的緬甸歌手,歌曲自然也是緬甸語版,至於是否經過原創授權就不得而知。在寮國湄公河的小島上,民宿的電視頻道裡播放的也是台灣的戲劇節目,只是年代有些久遠,難以憶起到底是哪一部。
今年的春節期間偶然發現八大電視台居然將《後宮甄嬛傳》做24小時馬拉松直播,觀看高峰竟有八萬多人同時在線,後來才發現是自己孤陋寡聞,原來八大電視台農曆春節期間限定版的《後宮甄嬛傳》24小時馬拉松直播,迄今已經來到第四年,根據報導,八大劇樂部YouTube頻道從今年1月23日開跑《後宮甄嬛傳》後,截至2月5日的觀看人次,又再次刷新紀錄,合計的觀看人次達1277萬,同時直播期間最高在線人數也創下新高。簡言之,看《後宮甄嬛傳》已經成為部分台灣同胞的春節必備儀式,要知道該劇早在14年前已經播映完畢,卻能一播再播,其效益不言可喻,其影響層面更是無遠弗屆,一句「賤人就是矯情」家喻戶曉。《後宮甄嬛傳》每集45分鐘共76集,全劇總共57個小時,亦即播完一整輪需時2.375天。有趣的是,今年《後宮甄嬛傳》24小時馬拉松直播結束日期,八大開放由網友投票決定,此一活動共吸引5萬8千名網友參與,最後超過半數網友投票今年的《後宮甄嬛傳》在2月17日收播。
今年的春節期間筆者至菲律賓旅行,一日雇了一輛計程車,與司機閒聊起來。
「你是台灣人?喔!菲律賓舉國哀悼中,因為杉菜 (Shancai) 往生了。」
杉菜?一開始我其實並不清楚司機所講的杉菜是什麼,只覺得這個詞彙不太像是英語。後來我才從對話的脈絡中找到司機所講出的關鍵字,meteor garden,原來司機所講的是流星花園。坦白說我的年紀與流星花園有些落差,當流星花園熱播時,我早已踏入社會,儘管耳聞這部偶像劇卻知之不詳,只知道它是由日本動漫改編的偶像劇,司機對於我的反應有些訝異,可能是因為他覺得我太過冷漠。
「喔!我知道你所說的是《流星花園》。但是因爲年代有些久遠難以憶起,它在菲律賓很紅嗎?」
我的疑問顯然挑起了司機的興致,
「何止紅?當時我讀中學,放學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衝回家中看流星花園,杉菜是我們那個世代的女神,她根本就是一整個世代的夢中情人,當年她訪問菲律賓時整個機場擠得水泄不通!簡直就是萬人空巷!」
「原來如此,如今杉菜走了,你們必定傷心難過!」
「我哭了!我的朋友同學們也是,我的房間貼了許多杉菜的海報,睹物思人啊!聽說台灣沒有舉辦任何儀式讓大眾瞻仰杉菜的最後一面?」
「喔!聽說他的家人選擇低調,不願意打擾他人,因此不辦告別式!」
「如果是在菲律賓,人們會排隊去見杉菜最後一面,即使隊伍綿延數公里,人們也會耐心等待。」
「所以你也會到場?」
「百分之兩百到場!」
說著說著,司機沈默了許久,後來我在旅途上遇見一些他的朋友們,果然,他們都在討論杉菜,我的台灣人身份,似乎讓他們找到了傾訴的對象,司機的警察朋友還問我杉菜到底是怎麼走的?對於他們而言這條新聞既不真實又相當殘忍,當晚我在飯店中看新聞時,也出現香港民眾排隊八小時等候施打流感疫苗的報導,對於菲律賓人而言,他們實在不願相信流感竟能奪走他們摯愛的杉菜。
後來我上網查了一下關於《流星花園》的資訊,這才回想到原來菲律賓人喚劇中女角杉菜而非日語的Tsukushi Makino,這是因為他們當年看的就是台劇,文化的質變竟然可以這麼自然而然,我頓時也感同身受。《流星花園》大概是所有台灣偶像劇的標竿,當年它在在中、港、台、日、韓、東南亞攻城掠地,所引起的現象甚至受到美國華盛頓郵報、時代週刊與英國BBC等等國際媒體廣泛的關注與報導,F4、《流星花園》等等關鍵字在當時也成為網路搜尋的冠軍。《流星花園》迄今還是菲律賓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並曾創下最高57.4%、平均42.9%的收視率,它在印尼、泰國一樣也是歷史上的收視冠軍,尤有甚者,流星花園的成功掀起韓國、東南亞的收視觀眾學習中文的熱潮,至於亞洲各國翻拍流星花園的盛況也著實讓人吃驚,更有許多年輕演員從此鯉躍龍門。
沒想到一部由日本動漫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竟能牽動了整個地緣影視的發展,由台灣團隊打造的劇集最後成為廣大亞洲區域的共同回憶,而《流星花園》與《後宮甄嬛傳》或是《他不愛我》都是自由市場決定的產品,他們與補助無關,也與國家文化政策無關,質言之,他們都是文化工業的一部分,卻又成為文化霸權的利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無數人們的思潮,君不見數年之前日本動漫「京阿尼事件」,也曾讓無數動漫迷為之扼腕,遭到人為縱火的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計有三十餘位動畫師葬身火海,其損失完全無法用金錢計算。
公共電視哪裡公共了?
前一陣子所謂的台灣文化界人士紛紛站出來鼓吹不得刪減公共電視的預算,此派人士主張公共電視的預算一但遭到刪減就是萬劫不覆就是如喪考妣,近期又有所謂的台灣作家連署要求不得刪減預算云云,一時之間倒叫我們有種今夕是何夕的錯覺了,當年催生台灣新浪潮電影的電影輔導金制度就是在陳水扁任內遭到整個更改的,當時的新聞局局長將原本一次給足的預算,改成了根據成效分期付款,導致許多電影創作無法順利誕生,撫今追昔,當時的電影輔導金制度確實發揮其功能,更讓許多人因此受惠,包含現任的文化部部長小野及長年支持民進黨的吳念真。當時的電影輔導金制度也不具意識形態,而是就事論事的專業審核,為何當預算遭到制肘的過去,綠營文化界人士選擇緘默不語,如今在歌頌抗中保台的神曲之下,成百的文化界人士個個暴跳如雷?無非就是此一時彼一時朝三暮四而已。
公共電視之所以成立的核心關鍵就是其獨立性,2023年以前公視的經費來源係根據公視法第二條原規定「公視基金會由政府依本法編列預算捐贈部分之金額應逐年遞減,第一年金額百分之十,至第三個會計年度為止。」,就讓我們回顧歷史吧!公共電視自1998年成立之後,政府第一年捐贈21億元給公視,此後便根據這條法律每年逐年降低,最終停在每年最高捐贈九億元之後便不再捐贈。亦即每年政府編列給公共電視的預算僅為九億元,其餘必須靠公共電視自立自強,例如公共電視也有客家電視台、台語台、國際傳播頻道等等,依靠經營這些頻道,公共電視每年約有三十億元的挹注,我們若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審視,則如此發展並無不妥,否則為何近十年來應用行政法人化的公部門單位越來越多,從1998年到2023年總共25個年頭,公共電視的表現儘管不如老牌的BBC或是NHK那般的老練,卻也沒讓台灣丟臉,所謂的初生之犢不畏虎,早期諸如《人間四月天》劇集的成功,或是近期的《麻醉師風暴》、《通靈少女》、《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也佔有一席之地,他們或許沒有《流星花園》與《後宮甄嬛傳》那般地轟動江湖,但也努力的為台製戲劇開疆闢土,事實證明公共電視所產製的節目也有它的優勢,而當時的預算比現在低得多,或許很多人會以韓劇的成功與公共電視相較,誠然,韓劇獲致好評的關鍵之一是韓國振興院的成立,但韓國振興院的推波助瀾絕非主要的動力,韓劇能在亞洲乃至於世界蔓延的主因是韓國的從業人員根據市場需求審時度勢,加上實事求是努力擺脫意識形態的桎梏所成就的一番局面,我們若以串流平台Netflix為例,則台灣方面如果要在該平台播放,其標準是必須已經製作完成的節目,經過Netflix的同意才能如期上架,但是韓國方面則只需要提出劇本或是節目的企劃案,Netflix選擇與韓方共同製作,由此可知差距有多麼劇烈。
簡言之,如果春節期間公共電視也推出《斯卡羅》馬拉松直播,各位認為會有多少觀眾上線收看?筆者當然不是暗示一切由商業決定,而是作品如果夠好,不管製作成本是官方供應或是市場集資,它都有市場。如今的公共電視之弊就在於將獨立性拋諸腦後,作品程度如何不再重要,只要能與上意互相唱和,則一切規則與邏輯都能因時制宜,於是《零日攻擊》、《聽海湧》這類尚未播放我們即能斷定失敗的作品才能大行其道,因為這類作品本身就不是一種創作,關於《零日攻擊》、《聽海湧》的辯證已有許多論述,在此不一一贅述,單以後者而言竟有所謂的專家為其開脫,說是深度參考不能說是抄襲,倒要請教一下那麼對岸也有深度參考的山寨保時捷,難道深綠的朋友也覺得無傷大雅,至於前者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說是金獎團隊製作且將來具備行銷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們也想看看這類製作疏漏百出的抗中保台謬劇最後會有誰想購買?至於原本尚稱公允的公視新聞就更不用說了,過去公視新聞尚能堅持新聞專業,但自從假博士上台之後,其專業成份便日漸遞減,最後成為執政黨的傳聲筒,過去的公視新聞曾甘冒大不諱報導魚電共生的議題,詳實的田野調查,赤裸裸的揭露荒謬政策對土地的傷害,彼時的公共電視還有風骨可言,然而經過這幾年的馴化,公共電視早已成為民進黨的禁臠,最終成為罷韓、罷樑的側翼。
其實公共電視內部早在民進黨初次執政之後便巧立名目地讓政務官員以顧問形式繼續留在編制內,其企圖十分簡單扼要,就是利用經費收買高層,所謂的由奢入儉難,慣養之後獨立性便蕩然無存,主子不用示意,自然有人會幫主子講話,而那些靠著洗白錢過活的公司行號,又有什麼理由向白花花的銀兩說不呢?此皆人性而已,無甚可說,一但選擇墮落,這些人豈可能歸正?於是資本額只有五十萬的製作公司卻能作享兩億三千餘萬的拍攝預算,儘管拍出來的抗中神劇不甚了了,又何妨?只要主子開心,在野黨不過就是小人罷了。
為了持續豢養公共電視,民進黨在2023年突然提議,認為公共電視需要更豐厚的資金才可以製作優秀的節目,於是把原本捐贈最高9億元的定制改成30億元,在野黨刪減其預算何錯之有?再者這一年餘,公共電視到底貢獻了什麼精彩優秀的節目?這跟超思案、高端案、光電案等等重大弊案有何差別?許多側翼與1450對於台灣長年採取汽車產業保護政策咬牙切齒,卻又認為文化工業必然要以人民血汗錢捍衛之,真真好笑也!難不成美國的漫威、日本的動漫及英國的哈利波特都是拿政府補助過活?話說韓國振興院起碼振衰起敝讓韓劇充斥世界的各個角落,效法韓國振興院而成立的台灣文策院至今又有什麼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出?舉凡文化部、故宮等等原本應該是引領風騷的巨擘,如今不過是民進黨身旁的小廝罷了,夫復何言!
流星已然墜落,美麗的風景早已不是人
許多台灣人經常將「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當做是口號,這句話或許為真,但放在當今的局勢來看卻是笑話一則,當《流星花園》熱播時,台灣的民進黨尚稱忠謹,那時候沒有所謂的覺青、公知、側翼、1450、黑熊學院等等,那時的台灣民主比起現在要正常得多,那時候的台灣社會普遍具有善良的本性,沒有人認為中資製作的《後宮甄嬛傳》有何問題,更沒有才幹過人的酬庸政務官,也沒有冷血的電商小販,沒有偷腥的側翼牙醫,也沒有舔血無良的詐騙執政黨。最近有人把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句話掛在嘴邊,我笑他根本就是倒果為因。
流星已然墜落,只願杉菜遠離凡塵輕移蓮往生淨土,只願台灣回到過去的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