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下斡旋金、談價是買房必經的過程,以賣方角度而言通常「價高者得」,但斡旋金經常引發消費糾紛,第一線業者透露,仲介收受斡旋金後,有其不同操作規則,建議買賣雙方先行了解,以保障自身權益。
根據消保處解釋,斡旋金是指買方透過仲介買房,當買方看上某間房屋,但出價和賣方開價有差距時,仲介通常會要求買方先付一定的金額作為與賣方斡旋差價之用,當賣方同意買方的出價時,該價款即轉為定金,雙方即有簽訂買賣契約的義務。一般仲介業者所用的「斡旋金收據」、「要約承諾書」、「出價保證金」等單據,都算是「斡旋金」。

群義房屋七期惠中店長孟宏緯表示,斡旋金出多少算合理,通常是看物件總價,一般千萬元物件多以現金10萬為基準,約總價的1%,既能表現誠意,也能降低屋主同意之後反悔的機率。不過金額由賣方主導,有些買方只支付2、3萬斡旋金,賣方違約時成本極低,但可能導致賣方選擇其他高價者。實務上買方可能會拿出總價的2~3%來表示高度談價意願。
孟宏緯也透露,仲介業者在處理斡旋金時,會根據店有不同的操作模式:一種是採用「競速不競價」,一旦收受斡旋金,將暫停接受其他買方斡旋,直到確認屋主不賣後才重新開放。另一種則是「競價不競速」,出價最高優先將提交給賣方參考。
建議買賣方應事先了解以上仲介的操作規則,避免交易過程中產生誤解。還要注意的是,一般在斡旋金尚未轉為定金前,合約尚未成立,仲介跟客戶之間是無服務報酬的。一旦買賣雙方確認交易斡旋轉定金,契約生效,雙方須支付仲介服務報酬。若出現違約情況,違約方需負擔違約金及仲介服務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