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chelin)
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競爭升溫及成本壓力日益增加,歐洲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百年輪胎製造商米其林(Michelin)近日宣布關閉法國兩座工廠,影響約1250名員工,與此同時,德國主要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舍弗勒(Schaeffler)也計劃裁員4700人,進一步突顯了歐洲汽車業正陷入嚴峻的寒冬。
成本高企與亞洲競爭壓力:米其林無奈關廠
米其林去年末表示,將關閉位於法國西部紹萊(Cholet)和瓦納(Vannes)的兩座工廠。該公司指出,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來自亞洲低價輪胎的激烈競爭,導致市場份額持續流失,尤其在小型卡車和重型輪胎市場的需求萎縮尤為明顯。
米其林董事長弗羅朗·梅內戈(Florent Menegaux)接受《世界報》採訪時表示:「我們評估了所有可能的選項,但最終找不到可行的替代方案來避免關閉這兩家工廠。」他強調,雖然米其林始終以創新著稱,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變革成為必然。
為應對工廠關閉所帶來的遣散費及相關支出,米其林已預留3.3億歐元的資金,顯示出公司對此舉措的慎重考量。
工會反彈與政府關切:社會緊張加劇
米其林的關廠決定迅速引發法國工會的強烈反應。立場強硬的法國總工會(CGT)立即號召員工發起罷工,抗議公司無預警的關廠行動;而較溫和的法國民主工會聯盟(CFDT)則呼籲公司管理層與政府重新審視決策,尋求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法國總理米歇爾·巴尼耶對此表示遺憾,承諾將動用各項資源協助受影響的員工,並強調「保護本國工人利益是政府的首要任務」。法國產業部長更進一步呼籲歐盟採取行動,制定緊急政策應對亞洲市場的「不公平競爭」,以維護歐洲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圖/michelin)
舍弗勒裁員:供應鏈動盪持續擴大
米其林的關廠計劃已經並非孤例,德國汽車零部件巨頭舍弗勒集團(Schaeffler)先前也宣布裁員4700人。作為Volkswagen、BMW等主要汽車製造商的重要供應商,舍弗勒的裁員進一步暴露出歐洲汽車供應鏈的脆弱性。
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如大眾(Volkswagen)和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近期也發出工廠關閉和利潤預警,表明整個歐洲汽車業正面臨結構性調整的壓力。隨著電動車轉型帶來的技術革新需求以及國際競爭加劇,歐洲汽車產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歐洲汽車業如何走出困境?
作為擁有135年歷史的品牌,米其林一向以高品質和創新技術聞名。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業界領導者,在全球市場競爭與成本壓力的夾擊下,也不得不面對現實,進行痛苦的結構性調整。
業內專家指出,歐洲汽車產業未來的出路在於加速轉型升級,投資高附加值產品與新能源技術,同時加強供應鏈的靈活性和競爭力。政府與企業如何攜手應對這一波危機,將成為決定歐洲汽車業能否重振旗鼓的關鍵。
隨著米其林和舍弗勒的裁員潮不斷擴大,歐洲汽車業的寒冬似乎才剛剛開始。如何在全球競爭中找到新的立足點,將考驗整個產業的韌性與創新能力。
中華超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