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X@MarioNawfal)
2024年12月31日,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傅立門(Eyck Freymann)與英國劍橋大學地緣政治中心研究員布羅姆利(Hugo Bromley)在《紐約時報》聯名發表專文,以「中國—臺灣的戰爭將引發經濟危機,美國尚未做好準備」為題,警告指出中國與臺灣之間的潛在軍事衝突,可能引發比COVID-19疫情更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專文強調,美中關係正處於日益惡化的風險中,特別是在中國最近在臺灣周邊進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是近三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此情況也加劇了外界對中國主席習近平所設的2027年臺灣全面入侵準備的擔憂。
雖然入侵仍然是一種可能性,專家指出習近平可能會選擇一種較不直接的方式,利用中國龐大的海警和軍隊對臺灣實施「封鎖」。這將以中國的條件控制往返臺灣的商業航運和航空,類似於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該地區中國海警正試圖主權化一系列屬於菲律賓的水域和礁島,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友。
(圖/ Pixabay)
如果中國強行與臺灣發生衝突,專文警告,美國將面臨迫切需要做出反應的情況,這將對全球穩定造成巨大的影響,若未能做好充分準備,全球經濟可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然而,美國目前尚未做好充分準備。根據美國國會一個調查小組去年的報告指出,「美國缺乏針對與中國衝突所帶來的經濟與金融影響的應急計劃。」專家呼籲,解決這一準備不足的問題,應成為兩黨的首要任務。他們呼籲,未來的政府應與國會和盟國政府合作,制定一個清晰的經濟應對計劃,確保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無論在危機發生期間還是之後。
中國—臺灣衝突最直接的經濟風險之一將涉及半導體產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生產著全球約90%的最先進電腦晶片。從汽車到醫療設備等各行業都依賴這些晶片。如果臺灣的半導體生產受到干擾或落入中國控制,全球經濟可能會遭遇嚴重衰退。此外,中國還有可能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中取得競爭優勢,進一步削弱美國及其盟友的技術優勢。
(圖/ Pixabay)
然而,臺灣衝突的經濟影響遠不止半導體。兩個關鍵承諾構成了印太地區經濟秩序的基礎:第一是美國在1979年《台灣關係法》中的警告,即任何威脅臺灣政治或經濟自治的暴力行為將是「重大關切」;第二是中國在1982年承諾將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習近平本人也將此視為美中關係的政治基礎。若美國未能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做出反應,將會使其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盟友的關係受到考驗,這些國家將在經濟上更加容易受到中國的脅迫。
因此,美國必須立即制定臺灣衝突的應急計劃。雖然對中國施加類似於對伊朗和俄羅斯的制裁可能看似一個直接的解決方案,但專家警告,這樣的措施可能適得其反,因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干擾中國貿易將會傷害到美國所獨特能夠保護的國際經濟體系,許多盟友和中立國家可能會拒絕合作,因為遵守這些制裁將會對他們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成本。
專文呼籲採取一個戰略性、多層面的應對方案。首先,美國聯邦儲備應與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協調,提供流動性以防止全球金融崩潰。為了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信心,美國及其盟國應建立一個「經濟安全合作委員會」,該委員會將向成員國提供財政支持,並執行以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為基礎的貿易政策。
(圖/ Pixabay)
此外,華盛頓還必須與盟友合作,加速將關鍵產品從中國搬回本國生產,這些產品包括醫藥原料和無人機等。目前,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較高。對於非關鍵消費品的依賴,美國應採取逐步的方式,即通過逐步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引導製造商將生產移出中國,而不會引發突如其來的通脹壓力。
實施這一願景將不會輕鬆,中國可能會報復,包括對在中國的外國公司進行懲罰。然而,建立一個包容性的經濟安全框架,將是防範貿易和金融市場中斷的最佳防線。為了保持國際團結,美國主導的聯盟應援助所有面臨中國經濟脅迫的國家。
為了爭取政治支持,這一策略需要大量的支出,一個合理的第一步是舉行國會聽證會,討論臺灣衝突的經濟影響,最終目標是起草相關立法,以便在危機來臨時可以迅速啟用。
專文最後指出,美國必須在危機發生前就做好準備。沒有計劃,臺灣危機將可能威脅到美國繁榮與安全的根基,並動搖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經濟秩序。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