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google地圖)
近日,網路流傳一份統計台灣各縣市人均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的資料,引發熱議。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截至今年6月底的統計數據,台北市以人均存款925.1萬元高居榜首,新竹市緊隨其後,達518.2萬元。而令人意外的是,嘉義市以人均249萬元排名第三,甚至超越台中市的人均213萬元。該統計一出,網友紛紛留言自嘲:「對不起,拖累平均數了。」
此表格由網友 Krisstwu 在社群平台 threads 分享,並提出「你的存款有達到所在縣市的平均嗎?」的問題。依照統計,台北市存款總額高達23兆元,分配到249萬市民,每人平均達925.1萬元。而新竹市雖存款總額僅2.3兆元,但由於人口較少,計算出人均518.2萬元。嘉義市更因少數高淨值居民的影響,以6534億元的存款額,達到人均249萬元的水準,讓眾多直轄市望塵莫及。
許多網友對這些數據反應不一。有人笑稱:「拖後腿了,連一半都不到」、「我跟馬斯克平均有半輛特斯拉」。另有專業人士指出,單純以存款除以人口的計算方式,會受到極端值影響,無法反映真正的財富分布結構。例如嘉義市「蕭厝庄」內,多數居民身價過億,甚至擁有百億資產,這些高淨值人士拉高了全市平均存款數據。
除了極端值影響,嘉義市也有不少實力堅強的中產家庭。根據資料,嘉義市2023年的平均家庭可支配所得為112萬8593元,名列全台第六,優於台中、台南及高雄等直轄市。這顯示嘉義市不僅有財富集中現象,其居民整體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覷。
(圖/google地圖)
此外,針對新竹市排名第二,不少網友感慨:「工程師雖辛苦,但仍難敵高額存款的公園包租公」。有觀察者指出,新竹市內許多高科技廠商以美金交易為主,若計入外幣帳戶,存款餘額可能更高。
對於台北市的高數據,許多人認為並不意外,表示:「頂級富豪集中在台北,房價因素也讓許多人搬遷至新北或桃園,但戶籍仍留在台北,進一步拉高平均。」
然而,該數據也引發部分專業人士的討論。有人建議,應輔以中位數、標準差等更細緻的統計方法,才能準確反映各地財富分布情況。有人則質疑計算基礎:「剛出生的嬰兒也計算存款,這樣合理嗎?」整體而言,這份統計雖引起廣泛關注,但也反映出台灣不同地區間經濟結構的多樣性與差異。
中華超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