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潛艇國造,台灣造船公會發出呼籲 圖 潛艦下水典禮 /李熊熊翻攝
南部最大聲 記者李熊熊 /高雄報導
台灣棒球代表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奪冠的感動與沸騰,至今仍令國人記憶猶新。然而,當初組隊訓練時並不被看好。如今,國造潛艦團隊也正面臨相同的處境,頂著質疑與批判的聲音持續向前。造船業界的工匠職人,儘管服務於不同公司與單位,但對於海鯤號及後續艦經費能獲得全數支持,讓造船技術在台灣扎根,始終抱持著共同的期盼。
台灣造船公會全體會員近日呼籲國會,放下對立與歧見,朝野立委應攜手合作,成為潛艦國造Team TAIWAN團隊的有力應援。公會強調,應以合作代替對抗、監督代替杯葛,攜手建立台灣的潛艦戰力與本土後勤產業鏈,避免重蹈IDF戰機專案因中斷而導致技術斷層與人才流失的覆轍,進而錯失自主國防升級的機會。
公會指出,全球各國首次建造潛艦時,均會面臨各種困難,建造期程相較水面船艦更為漫長。自2017年啟動潛艦國造至今已逾七年,部分核心裝備因他國政府管制,輸出許可即將過期。若需重新談判,裝備輸出國的政治情勢恐成為不可控變數,直接影響裝備取得時間。此外,核心裝備的生產及潛艦水下測試,從合約簽訂到實際交付,需耗費數年時間。若潛艦量產計畫延宕,將不利於核心裝備的採購,進一步推升成本,並對於國內外潛艦製程的人力投入帶來挑戰,最終可能導致技術中斷與人才流失。
公會進一步分析,當前台海周邊局勢嚴峻,能有效制衡敵國航母艦隊群的首選武器即是潛艦。鄰近國家如南韓、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與澳洲,均將潛艦視為核心國防戰略武器,並積極發展潛艦技術。由於國際間潛艦核心裝備難以短時間內取得,需依合約排隊等待生產。此外,潛艦有別於水面艦,特別重視全壽期內的定期大修與維護,唯有持續保有建造能力,方能確保潛艦安全檢修並降低後勤成本。
公會指出,除了越南與新加坡受限於國內工業能力而外購潛艦外,其他主要鄰國皆已實現潛艦的自製、維修及升級,逐步累積技術能量。如今,台灣正處於關鍵時刻,距離建立潛艦自製量能僅剩一步之遙,未來潛艦後續量產計畫的推動至關重要。
台灣造船公會再次呼籲,相關預算應獲得支持與通過,讓台灣的潛艦國造及後續量產計畫順利推展,為國防自主打下堅實基礎,帶動本土造船技術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