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最大聲/高雄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表藝系)辦理「跨領域專題講座課程」,特別邀請果陀劇場營運長葉向華老師蒞校分享,主辦單位表示,該劇場創立至今已有36年的經歷,每年演出達一百場甚至兩百場,過去所製作的台灣第一部原創音樂劇《棋王》更是開啟台灣音樂劇作品的序幕,希望透過講座課程,領略產業的脈動和發展方向。
葉向華老師在講座中以「不怕苦,不怕難,台灣精神代代傳」說明劇場在台灣的發展,他說抗日成功後,大量的中國戲劇開始來到台灣演出,因當年電視並不普及,台灣政府利用話劇到各個鄉鎮巡演來教育人民反共抗俄,當時的人民也都接受這樣形式的話劇,直到李曼瑰女士開始倡導小劇場、兒童劇、大專青年的運動,讓台灣的話劇漸漸有不同的樣貌,吸引許多學生和孩子開始接觸話劇,讓戲劇逐漸成為了生活中的娛樂。
葉老師說,果陀劇場以小劇場出發,在草創時期的1993年首度登上國家兩廳院,爾後做了第一齣大型音樂劇;隨著時代發展,創作的作品從小劇場的形式轉變至大劇場的規模,作品內容包含戲曲或是金庸小說的改編等。另外,戲劇教育的規劃,也讓當時無法到相關學校進修,但想要學習表演的人可以參與小型的工作坊。隨著劇團人員增加而延伸出各式部門來確保營運流暢,進入多元分工階段,讓整個劇團可以擺脫所謂手工業的形式,創造有規模的運作,也建立出會員系統。透過老師的解說,同學們才明白創立劇團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定要經過繁瑣的程序,人際關係的流通,才能持續的運作。
葉老師細數果陀劇場多年來常態性進行演出,以兼具藝術與情感的作品讓普羅大眾產生共鳴,至今已有多部改編作品以及原創劇本,像是《淡水小鎮》一劇便創作了七個不同藝術風格與年代背景的版本;也有改編自金庸小說的首齣武俠舞台劇《天龍八部之喬峰》;以笑聲守護神尼爾賽門作品改編,並與藝人合作的《再見女郎》; 著名作家東野圭吾原著授權改編的邁向30場感動數以萬計觀眾的《解憂雜貨店》等。老師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不怨環境,不憂困難,全心投入學習與創新,藝術的力量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創作之路難免艱辛,專注與享受舞台帶來的成就感,相信這些感動足夠成為我們熱愛劇場的動力。
講座中,葉老師也提到,果陀劇場不只是在劇場裡的演出,它將戲劇教學延伸出線上和線下的活動方式,除了培養新生代的計畫,還建立長者故事班、進階班、生命劇場,讓劇場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果陀娛樂更是結合戲劇與人文,作品涵蓋綜藝、情境劇、電視、電影,並在2021年以《人生清理員》入圍獲獎金鐘獎,並拍攝了影集版。
聽完葉向華講師的分享後,同學們幾乎是點頭如搗蒜地表示認同,也紛紛重新檢視對自己學習的目標,並對未來就業的方向更加有意識感。
主辦單位表示,經歷豐富的果陀劇場見證台灣劇場的歷,30多年來歷久彌新,不僅反映台灣的人文與歷史,也成為經典的長青樹!在藝術資源不完善的年代,努力不懈,終於熬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是值得令人敬佩的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