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總是活蹦亂跳的孩子,卻時常在晚上睡前喊小腿痛⋯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生長痛」嗎?但《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指出,生長痛跟快速成長沒有很直接的關係。到底為什麼會有生長痛?哪些部位好發?又該如何改善?他提供4招「肌肉伸展操」避免生長痛。
「醫師,我家小凱三不五時就喊腳痛!到底有沒有問題啊?」媽媽問。眼前這位9歲小男孩,剛剛在診間外跑來跑去,完全看不出有任何不舒服。「是不是傍晚之後他才喊小腿痛?隔天依然活蹦亂跳,好像沒事一樣?」醫師一邊幫孩子觸診一邊問。
「對對對!我們之前做了好多檢查,都找不出原因。」媽媽點頭如搗蒜。「很可能是生長痛喔!」醫師不疾不徐的跟小凱媽媽解釋生長痛的前因後果。究竟什麼是生長痛?生長痛跟孩子成長發育有沒有關係呢?
什麼是生長痛?
「生長痛」是學齡孩童間歇性肌肉骨骼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據統計,每10個在學的孩子,就有1~2人曾受生長痛之苦。生長痛典型的症狀,就是像故事中的小凱:早上活蹦亂跳,到了傍晚或睡前,便開始痛起來。
生長痛疼痛的位置大多在大腿、小腿或是膝窩附近,常常兩腳同時發生。每次痛起來,短則數分鐘,長則數小時。有時症狀太劇烈了,影響到睡眠,讓孩子痛到醒來,然而到了隔天,孩子走路跑跳一如往常,好像完全沒事一樣。上面的狀況常反反覆覆,一個禮拜發生一兩次。
生長痛跟生長有關嗎?
「生長痛」這個名稱乍聽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孩子快速成長抽高所導致;不過,生長痛最常發生在3~12歲的孩子,而人類成長最快的時期,其實是在嬰兒與青少年時期,而且生長痛的好發部位跟孩子生長拉高的重點區域並不完全吻合。所以,生長痛跟快速成長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至於生長痛的原因,雖然目前還是個謎,但是醫學界認為生長痛可能與以下兩者有關:
- 孩子活動力旺盛,造成肌肉過度使用而疲乏
- 孩子可能對疼痛較敏感,研究發現,有生長痛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生偏頭痛及肚子痛等狀況,對於壓力的忍受度也較低,甚至更容易有憂鬱的症狀
此外,還有部分研究顯示,扁平足、維生素D缺乏或局部組織血流稍微不足的孩子,也比較可能有生長痛。總歸來說,目前沒有任何理論,可以完整解釋生長痛的所有症狀。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生長痛有兩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消失」以及「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活動」。如果孩子疼痛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劇烈,或是有不明原因的發燒、體重減輕、關節或疼痛部位腫脹,甚至影響到走路,使得孩子活動受限,建議盡快就醫。
若孩子沒有上述的症狀,爸爸媽媽還是不放心,想給醫生檢查,建議在就醫之前,可以先幫孩子作「疼痛日記」:紀錄每一次疼痛的日期、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疼痛的位置,當天有沒有作什麼體育活動等。如此一來,醫生看了疼痛日記,就能更迅速的給予建議!
若懷疑有肌肉肌腱或關節等結構性的傷害,醫師會先以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以防生長痛的背後其實藏著運動傷害需要盡快處理的狀況。
如何治療生長痛?
若經醫師評估為生長痛,家長能適當認識生長痛並且不過於擔心相當重要,同時要給予孩子鼓勵及心理支持。孩子的日常生活及運動與醫師討論後適度調整即可,不需要完全終止。通常局部熱敷、按摩,就能讓孩子舒服不少。若生長痛過度影響睡眠,可以考慮給予有止痛效果的乙醯氨酚類藥物(Acetaminophen)。
此外,研究發現,適度肌肉伸展,可以幫助孩子遠離生長痛,建議伸展動作如下:
(本文共同作者: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兼任主治醫師黃世綱)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