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現今高通膨時代,各類原物料成本幾乎都上升,房價也因為營建成本、工料都漲而被推升,加上政府法規規定新增必須的標配,以及因應綠建築、淨零碳排趨勢,未來新大樓價格似乎易漲難跌?建築專家、台北市都市更新學會理事長蔡漢霖表示,也許應該思考,有些法規規範是不是有些「矯枉過正」,應該適度的去做區分及區隔,讓購屋的民眾可以有所選擇,可以讓不同需求的買方、以較合理價位買到房子。
因通膨、原物料價格上升,營建成本也大為提高,成本面上漲勢必會反映在房價上;此外,2025年預計開始徵收碳費,且原物料價格預期也難下來,源頭就開始漲,因此會連帶推升建材成本與房價。
蔡漢霖指出,而為了符合政府規劃節能減碳對策以及淨零碳排政策,不動產業者都需要因應,包括節能相關配備、環保建材,以及符合建築能效的照明、裝潢、配備等等,整體成本都會被帶動;此外,為了提高抗噪效果,法規也規範隔音墊須升級、樓板加厚,加上近年強推、過去僅見於豪宅的「同層排水」設置…多種因素都會使營建成本上升,房價當然跟著漲。
因應法規與建築趨勢,民眾未來要買到較容易負擔的新大樓,難道無解?蔡漢霖認為,或許政府及業界可以進行更密切的討論與意見交流,針對現行一些規範部分,會不會有些矯枉過正?因為建築規範加上建築趨勢需要增加的營造成本,「積少成多之下,勢必反映在房價上」。
蔡漢霖表示,也許可以思考,到底哪些配備是一定要用在新房子上?哪些不需要硬性規範?適度的進行一些區分,不同等級、配備的產品,房價就會有差異,讓民眾也可以有彈性的選擇符合他所需要且較容易負擔的房子,這樣也非壞事。
蔡漢霖提到,這幾年建築造價成本真的漲太多,比過去都恐怖,過去是浮動式的調升或調降,但這幾年可說是「失序的暴漲」,包括機電、鋼材、鋁料、泥做…等都漲,新冠疫情快爆發前就開始蠢蠢欲動,疫情後供應鏈亂掉,加上過去政府為了保護本土產業設置了若干貿易壁壘以及進出口管制,更讓成本難降,希望政府可以重視這些現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