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增加,骨密度與骨骼會隨之下降,進而引發骨質疏鬆。要如何檢測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呢?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暨病房主任戴大為於《骨質疏鬆&肌少症照護全書》一書中,分享骨科保健知識,包括居家骨質疏鬆自我檢測法、常見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此書今年也獲得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的「戴東原教授科普獎」。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些人關節疼痛,到藥局買了鈣片吃卻發現沒有效,有些人骨質疏鬆卻買了葡萄糖胺來吃,這都是因為不明白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的差別。雖然兩者都經常發生在上了年紀的人身上,但這其實是兩個不一樣的疾病。
骨質疏鬆屬於「硬骨」的問題,而關節退化則是屬於關節「軟骨」的問題。下格可以讓讀者很快分清楚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的差異性。了解自己的問題,治療和保健才不會走冤枉路。
骨質疏鬆案例
小廖從美國碩士班畢業以後,回到台灣就一直在外商公司任職,因為語言能力好、工作又努力,很快地在42歲就已經當上了台灣分公司的副總。他從大學時代就是橄欖球的愛好者,一直到進了職場也不忘了規律上健身房運動的習慣。
有一天他突然跑來說要請教我骨質疏鬆的相關問題,我笑說:你看起來那麼健壯,又一直有運動、曬太陽的習慣,要發生骨質疏鬆還早得很吧?
原來小廖是要關心在鄉下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現在已經超過70歲了,也常常會腰痠背痛,行動也越來越緩慢,但卻從來都沒有做過骨質密度檢查。因此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初步知道他們有沒有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症?
除了到醫院做骨質密度檢查以外,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初步看出到底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鄉下或偏遠的地方做骨質密度檢測不是很方便,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得知家中的長輩骨骼健康情況如何?以下4個方法就可以幫助檢測有無骨質疏鬆:
- 身高比年輕時矮4公分:身高低於年輕時4公分就要懷疑有可能有骨質疏鬆症。因為一旦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會越來越駝背,身高就會越來越矮。但是如果家中長輩不記得年輕時的身高,這一點在判斷上就有點困難了。
- 體重過輕(BMI值小於18.5):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kg/m2就要小心,年紀大了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比較高。年紀越大,體重越輕,骨質越容易疏鬆。另外有一個台灣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公式也可以參考:(年齡-體重)×0.2,結果大於及等於2的話,有6成的機會罹患骨質疏鬆症。
- 頭枕部無法觸及牆面:正常人在背靠著牆站立時,腳跟、背部還有頭枕部都可以靠到牆上。但是當有壓迫性骨折造成駝背時,頭後枕部就會沒有辦法靠到牆上。所以如果靠牆站立時頭枕部無法接觸牆面,要懷疑是否有骨質疏鬆症造成壓迫性骨折。
- 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不到一指寬:摸摸身體兩側,可以摸到胸腔肋骨的下緣,以及骨盆的上緣。正常人約有2~3指的寬度或者大於5公分。如果小於一指寬或小於2公分,也要強烈懷疑脊椎是否異常?
沒有X光、沒有骨質密度檢查,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看得出來骨骼健康狀況有異常。家中長輩有以上4個狀況,一定要請他們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本文摘自/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原水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