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暐迪/綜合報導
2024年股市、房市雙雙創高,讓民眾不免拿來與當年台灣錢淹腳目的1980年代比較。有網友在PTT上發文詢問,「當年台灣錢淹腳目有2024這麼猛嗎?」原PO指出,以前常聽1980~1990台灣錢淹腳目年代,短短3年股市從1000漲到上萬點,路上全是賓士在跑,台灣人去歐洲買名牌跟買菜一樣。韓國人看到台灣人要卑躬屈膝,錢太好賺,沒人想當公務員,聽說當年房市漲幅也超級驚人。
不少民眾熱烈回響,有人提到「以前我爸1990年代初期,跑拖吊車幾年可以買一棟房子,現在能買什麼」、「以前賓士後車廂打開都是現金,直接買房」。更有人認為,相較之下「那時候更猛,而且空地更多」。
內行人則分析,現在與當時的差別在於「那年代不會人人瘋買房,而是人人瘋消費」,對一般人,買房是投資,消費才是找爽,當你覺得,錢隨便賺都有,你幹嘛投資?狂消費犒賞自己啊。好像也可以選擇不買租屋,成為真正的底層,但是現在除了貧富差距拉大外,資訊太快,所有人都在比炫富,「產生龐大的資金不安全感,所以才全民瘋買房」。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曾表示,「30幾年前,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曾經創造很多傳奇,如今台灣錢再度淹腳目,可能再度寫傳奇。」他提到,「建商正在兵肥馬壯的路上!」台灣今年錢潮湧現,建商在政策打壓下,卻似乎愈打愈強壯。
謝金河認為,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2019年之前,很多台灣人賺到錢之後,把錢匯到中國大陸有關。當時有的人買房,有的投資深圳、上海、香港的股票,或是投資人民幣相關資產。但現在不僅不會把錢匯過去,還會千方百計把錢匯回來,這也是2020年起,台灣銀行業每年存款平均一年暴增4兆台幣的主因。
回顧1980年代榮景,房地產在空頭時期累積了爆發能量,上演了「先蹲後跳」戲碼,從股市反彈策動開始,一路飆漲上萬點,台幣升值更讓游資進入不動產。直至「假性需求」、「空屋」字眼出現,讓當時青年深感高房價望屋興嘆,1989年李幸長發起了知名的無殻蝸牛運動,吶喊貧富不均、年輕人買不起房,時任總統李登輝為了平息民怨,祭出了每坪6萬元的國宅,並採取緊縮金融手段,隨著1990年股市從萬點高峰急轉直下,也連帶讓不動產開啓震盪黑暗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