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疾管署今年3月公布今年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北部地區一名年僅4歲的女童出現咳嗽、鼻塞等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狀,後因四肢出現紫斑而入住加護病房,住院當日就出現痙攣、意識改變的情形。兒童感染科醫師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程進展快速,恐24小時內就出現嚴重併發症,致死率高達5成。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IMD)是因感染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腦膜炎,好發於4歲以下的幼童,尤以1歲以下為高危族群。此病具備「高帶菌率、高重症率、高死亡率」3大特性,台灣約每10至20人就有1人為無症狀帶菌者。
腦脊髓膜炎1天內快速惡化
黃玉成表示,腦脊髓膜炎的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傳染方式透過飛沫及密切接觸人傳人,一開始會出現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一般民眾無法辨認兩者,容易延遲就醫。但其病程惡化快速,恐在24小時內併發譫妄、意識不清、癲癇、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若未治療引發敗血症,致死率高達5成。
除了難與感冒分辨外,更令人擔心的是後遺症。黃玉成指出,「患者感染腦脊髓膜後即便於第一時間就診,仍有20到30%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在治療及復健過程上帶來極大困境。」其後遺症包括:
- 智力受損:其中高達68%兒童出現學習障礙
- 截肢:約10%有殘疾缺陷
- 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及相關精神疾病:60%以上患者會出現;病童媽媽的精神疾病風險更激增4倍
腦脊髓膜炎、日本腦炎症狀難分
而近日高雄地區出現首2例本土日本腦炎,1死1住院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與日本腦炎同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發炎疾病,好發族群皆為幼童,在感染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且都可能侵襲腦膜。黃玉成解釋,發病後單靠症狀難以分辨,「一定要就醫檢查,由感染科醫師做脊髓液、PCR、細菌性及病毒性檢驗才能進一步判別。」
黃玉成指出,日本腦炎跟腦脊髓膜炎最大的差別有2點:
- 傳染途徑不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屬於細菌性腦膜炎,其家庭密切接觸者罹患率高達一般人的500~800倍;日本腦炎屬於病毒性腦膜炎,透過病媒蚊叮咬感染,不會人傳人。
- 病程進展不同:腦脊髓膜炎病況可能在當天就快速惡化;日本腦炎病程進展較慢約4~14天。
不過他也提到,台灣幼童普遍多已施打日本腦炎公費疫苗來預防疾病,「因此像這次的2例個案以及現今常見的日本腦炎重症患者,其實多是40歲以上、疫苗防禦力已下降的成人。」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目前可自費施打,接種後約7至10天可產生保護力。
黃玉成呼籲,應避免長時間處於人潮過度擁擠或通風不良的場所,並注意手部清潔及呼吸道衛生,才能降低感染機會。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應早期診斷治療,避免病情惡化,醫師也應提高警覺加強通報,並適時給予患者抗生素治療。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