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一位專精於處理金融科技(FinTech)商標專利的新加坡律師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了新加坡為何能吸引全球金融相關業者,包括加密貨幣業者。除了其開放的金融環境外,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新加坡明確的金融政策,為從業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他提及臺灣的金融科技似乎受到財團的掣肘。最近參與了一場虛擬貨幣圈的小型聚會,我聽到了眾多業內人士的抱怨。一不小心就可能觸犯銀行法、資金吸納和反洗錢相關法規,結果要麼被移送,要麼陷入官司訴訟漩渦。這些案例看似匪夷所思。在臺灣,只要你涉足與銀行或證券相關的業務,就可能面臨法律風險。
一度有傳言指出金融相關法律受到受金融巨頭支持的立法委員的影響。結果,通過的法律傾向於保護銀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險公司等相關機構,他們可以大舉集資推出產品,年利億計。然而,他們應負擔的風險卻遠遠不成比例。
事實上,許多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法律早已該加以修改,但這塊大蛋糕太過龐大,沒有人敢輕舉妄動。即使是較小的議題,如太陽能光電,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更不用說這些重要的金融法律了。若臺灣不對金融科技相關法律條文進行修改,我們將更難吸引相關的人才、資金、資源和公司。當然最新區塊鏈數字加密行業和AI相關的新金融科技的創投資金、人才及資源就流往新加坡了。
這次立院有一些專業金融相關背景的不分區,期盼這次立院的改革可以注重這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