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最大聲/ 曾志豪 高雄
行政院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於昨(29)日在高雄慈濟靜思堂與慈濟基金會及新高雄紅十字會,攜手舉辦「113年強化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自主防災社區韌性工作坊」,邀集高雄市政府及轄內公所、土石流防災專員、防災士、慈濟志工與紅十字會志工等公私部門人員,藉由辦理交流座談會與工作坊,讓大家能透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區防災工作,相互交流彼此防災實務經驗。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極端天氣,導致大規模災害發生頻率變高,因此無法用單一災害及過去的經驗來看待未來複雜的災害型態,有鑑於政府部門人力有限,防災工作除了公部門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民眾自身防災意識的建立以及社區防災活動的參與;因此,政府與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就顯得格外重要。
農村水保署減災監測組陳振宇組長在致詞時表示,由於113年度適逢莫拉克颱風15週年,莫拉克颱風雖然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痕,卻也促使國人開始省思如何降低災害損失,提升防災素養與知識;特別是在臺灣高災害風險的環境下,除了水災、土石流災害之外,也更關注到大規模崩塌的議題,農村水保署已經加強對這些崩塌風險高的位置進行監測,但除了利用工程及科技防災之外,民眾對災害意識的建立以及防災能量的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災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最主要的是要靠民眾自身採取正確的避災應變,以及社區民眾之間的互相幫助,來減輕災害的衝擊與傷害。
自左而右:農村水保署台南分署林瑞仁科長、農村水保署長張國欽科長、農村水保署陳振宇組長(站立者)、慈濟高雄災害應變中心召集人潘機利、慈濟基金會呂學正主任 〈圖/ 曾志豪翻攝〉
研習中,邀請了學有專精的專家、政府業務主管講述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的特性、防範、影響、社區防災工作的近況;同時,也邀請民間組織慈濟及新高雄紅十字會分享如何將以慈善、社區營造的推動方式結合社區防災工作,以強化社區防災韌性及備災的重要性。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呂芳川主任表示,921地震災害後,臺灣的山體受到鬆動,孕成之後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的災害風險變高;慈濟基金會以人的關懷為本,透過社區營造以及慈善關懷方式,長期關懷臺灣每一個黯角需要被幫助的民眾;另外,也透過推動辦理防災士培訓,來共同強化民眾的災害意識及自主防災能力,慈濟也鼓勵每一位防災士進入到社區,為災害中的弱勢建立社區互助關懷網絡,特別是社區中的獨居長長、兩老相依、或是行動上需要協助的對象。
下午,以工作坊的形式,透過災害管理的四階段,探討災害發生前及災害發生後,可以如何互相合作來強化災害防救的意識與社區防災能量,由參加者以不同單位身分的角色出發交流分享自身經驗,共同探討防災的深度與廣度,讓參加者思考如何運用自身所學到的防災知識與技能,共同協助社區進行自主防災工作,避免下一個憾事發生。
農村水保署藉由今天的活動,期能強化所有參加者的防災知能與韌性,達到「互利、互補、互惠」目標同時,更能將經驗帶回社區中,讓更多人能了解認同並加入防災工作,一起守護共痛居住的美好家園,共同實現社區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