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私下購置農地、併購畸零地等問題,恐怕也是自然人介入土地交易掩蓋真實需求的另一真實寫照!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在台灣房地產長期「漲多跌少」情況下,自然人介入土地交易,對於逐漸炒高的地價,必然會掩蓋了土地未來長期的真實需求,若問題繼續蔓延,一旦景氣逆轉,將造成嚴重的2個房市後果。
莊孟翰說,由於土地交易失真,加上研究機構所彙整統計數據僅就上市櫃公司公開資訊觀測站所公布的交易金額,但其他為數可觀的自然人土地交易仍被蓋牌、未被揭露。若依目前土地交易市況,航空城周邊及社子島的土地交易依舊相當熱絡。此外,台灣房地產長期「漲多跌少」情況下,自然人介入土地交易,對於逐漸炒高的地價,必然也會掩蓋土地未來長期的真實需求!
莊孟翰指出,土地投機炒作歪風儼然1980年代資金氾濫金錢遊戲的翻版,1980年代後期,台灣因為連年出超,後又外匯管制,終致美國不斷施壓,迫使央行將嚴重低估的台幣升值,從一美元兌40元、兩年間驟升至26元,對於房、股兩市炒作後果可想而知。
莊孟翰認為,現階段國內如再任由土地、房價炒作問題繼續蔓延下去,一旦景氣逆轉,不僅部分地區房價下跌幅度會高於預期,可能還會有不少財務不健全的建商會面臨倒閉命運。
現階段一般建商多以出清存貨為優先考量,莊孟翰說,尤其當前過度飆漲的地價依舊高懸,大家都不願再高價購地,以免增加餘屋滯銷,而出現流動性風險的經營危機;更何況現階段銀行都密切監視其所承做放款建案的工程進度、售價變動與銷售狀況,為避免陷入資金調度的流動性風險,各地建商多採取減緩購置土地的保守因應策略。
莊孟翰分析,景氣待復甦,原預售完工建案交屋不易,建商多以出清存貨為優先考量,若再貿然高價購地,很可能落得血本無歸,甚至出現流動性風險危機。另外,依央行規定,建商向銀行申請購地貸款後,必須在18個月內動工興建,若「無不可歸責借款人因素」而屆期未動工,金融機構應逐步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必然也是建商延緩購置土地的一大原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