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戴鈺純/綜合報導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統計,台灣滿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18年就達到343萬人,佔總人口14.6%,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老年獨居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因此居住問題面臨一大考驗,對於房子條件的訴求,比起年輕人更是大不同。
日前一名網友透露,自己到了接近退休的年齡,最近與朋友聚會談論的話題,漸漸由小孩轉移到健康與退休生活,不少住透天的朋友提到,退休後想搬到管理完善的大樓居住,理由是能充分享受大樓公設,不用自己掃樓梯,也不用追垃圾車;但卻也有朋友分享自己想從大樓搬到透天去住,原因是大樓日間噪音問題實在太嚴重,因此納悶,最適合的退休居住型態到底是什麼?
文章曝光後,掀起兩派網友議論,「追求高品質防惡鄰吵鬧,就住有電梯的透天厝,電梯大樓的確人多混雜,萬一大地震又很嚇人」、「老了會爬不動樓梯,一般新式透天厝在一樓都有所謂的孝親房,就是避免老人家膝蓋跟體力過度負擔,進出也方便,但舊式透天,幾乎一定要裝電梯,否則不方便」、「透天外面可以種些花草,交通方便,安靜的地方最優」、「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住電梯透天,請看護,否則真的不建議透天」、「家裡有老人或學齡前兒童需要照顧者,住有管委會的電梯大樓是最好的選擇,很多事可以情求協助」、「生活機能大樓比透天方便許多,不用自己掃樓梯,也不用追垃圾車」、「主要還是要看地段,另外也是有社區型的透天,透天通常較單純且有較好的隱私性,大樓就主打一個生活機能CP值」。
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建議,台灣少子化、高齡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礙於健康因素、養老資金需求等等考量,老年人換屋在機能條件上更要深思熟慮,尤其身體有病痛稀鬆平常,因此老年換屋一定要考量醫療設施,但住家也不要離醫院太近,免得影響居家安寧,車程20分鐘以內應該是個最適中的距離。
另外,電梯華廈或大樓是必須的,而且還要有基本的公設,像是圖書閱覽室、KTV等休閒娛樂對老人家而言可以消遣時間,增加生活樂趣。再者,要具備採買方便性,年紀越大,消費行為雖然越少,但是基本日常生活的採買還是需要,而且是要在走路可及的範圍之內,像是傳統市場、超市、大賣場等。
張欣民補充,有公園綠地更好,年紀越大越需要到戶外走動透透氣,除非社區有大的中庭可活動筋骨,否則散步、曬太陽,跟其他老人家們話家常,都是必需的,對身心絕對有幫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