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心理精神健康議題受到重視,精神健康基金會公布2023年十大精神健康新聞事件,前三名分別為割頸案、MeToo事件、15~30歲年輕族群三次免費諮商。專家分析,此屆經專家票選及蒐集外界看法列出十大事件,可看出精神健康影響年齡遍及幼兒、青年及年長者,且與人際關係、社會信任等相關,希望提供正向分析建議,讓社會大眾一同探討。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指出,「2023年十大精神健康新聞事件」分別為:
-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
- MeToo事件在台延燒
- 15~30歲年輕族群,8月1日起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 台灣青少年每7人就有1人憂鬱
-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引發全台家長恐慌
- 國民法官首次審理思覺失調症患者殺人案,判有期徒刑12年
- 疫後大學生憂鬱比例增加
- 歌手李玟憂鬱症輕生
- 國內多所大學開始實施心理假制度
- 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輕生
割頸案、MeToo等新聞議題分析
其中,針對新北市國中生遭割頸不治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胡海國表示,加害者的腦功能有弱點,讓他在情緒、行為、認知的發展脈絡中,長期以來形成惡性循環,造就他一貫的加害他人的行為傾向。他強調,學生在校生活,應注重安全人際互動方式,注意不激怒對方,才能保障自我人身安全。
而楊聰財探討「MeToo運動」延燒事件指出,性騷擾、性侵害事件一連串被揭露,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工作法》、《性騷擾防治法》新版性平三法上路,改變社會文化和價值觀。讓更多受害者有勇氣說出自己的經歷,不再感到孤立和恐懼,也讓大眾知道可以撥打113專線求助,被害人心理創傷復原諮詢管道可撥打1925。
第3名則是衛福部推出15~30歲年輕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韓德彥表示,肯定政府重視年輕人精神健康,提供面對面、通訊等多元諮商管道,讓年輕人了解尋求心理諮商是一種正常且健康的行為。若免費次數用完,心理師會考量個案需求情況,將其轉介至其他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資源,為高風險個案達到及早介入及早治療的目的,也呼籲政府提供後續配套措施。
定期自我檢測精神健康
胡海國指出,從上述十大新聞可看出年齡涵蓋幼兒、青少年、大學生、壯年、老年人,顯示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不分你我,建議平常應定期自我檢測精神心理健康,可利用「精神健康評量網路量表-腦力壓力紅綠燈」測試身心壓力健康狀況,若發現身邊家人親友精神健康狀況不佳,亦可主動分享資訊給他們。
此外,若患者已出現對生活無望的自殺傾向,甚至已經有自殺計畫念頭時,楊聰財表示,這是因為當事人無法控制自己大腦的負向意念,建議有此徵兆,家人親屬應有警覺性帶其強制就醫,勸說方式可透過「能幫助你改善失眠症狀,睡好覺心情就會好」等方式,降低患者的抵抗程度,同時帶他一起求助身心科、精神科專業協助,擔任重要陪伴角色。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