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約50歲的工程師翁先生,約7、8年前身上開始長出大顆痘痘,且這些痘痘不是長在臉上,而是長在鼠蹊部和股溝部位,一開始長出2、3顆不以為意,但只要工作壓力大、免疫力差時,這些部位就會反覆長痘,就醫服用抗生素後仍不見好轉,最後症狀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大面積長痘化膿、流湯出血、發出惡臭味,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化膿性汗腺炎」。
為什麼過了青春期,還在長痘痘?總是化膿、三兩成群,還常常長在尷尬的地方?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表示,若化膿大痘痘反覆發作、易長在皮膚皺摺處,且半年內長3次以上,就要警覺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別誤當成青春痘來擠。
蔡呈芳說明,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15~24歲以上年輕人,但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這種疾病既非汗腺發炎,也不是青春痘,因此不會感染,而是由於自體皮膚組織發炎,皮脂分泌過度旺盛所造成,嚴重可能大面積紅腫化膿、分泌物流不停,不僅病灶處疼痛不堪,甚至可能因為皮膚開放性傷口感染,而引發敗血症危機。
蔡呈芳指出,一般民眾常將化膿性汗腺炎和青春痘(痤瘡)混淆,甚至連經驗不足的醫師都容易誤診,反延遲病患治療的時間,根據統計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患者平均需要7.2年才能確診。到底該如何分辨兩者?以下列出1表辨別病灶特徵:
化膿性汗腺炎的嚴重程度
蔡呈芳指出,化膿性汗腺炎依據結節和膿瘍的病灶範圍、是否多顆長在一起形成皮膚廔管、疤痕是否生成等情形,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3級,發生時間不侷限於青春期階段,可能持續終生,甚至可能轉化為鱗狀細胞癌,是皮膚科門診治療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常見共病包括三高、代謝疾病、發炎性疾病等。
蔡呈芳進一步解釋,化膿性汗腺炎早期的結節症狀,與青春痘或毛囊炎一樣,都會出現化膿或疼痛,但發炎主要發生於頂漿腺分布處的毛囊,與青春痘發生於皮脂腺毛囊不同,因此化膿性汗腺炎不會有脂漏、閉鎖性粉刺現象,「化膿性汗腺炎的膿痘,容易長在容易悶濕的皮膚皺摺摩擦部位,摸起來會比起一般表皮囊腫、毛囊炎或青春痘稍硬。」
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方法
收治個案的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也說明對化膿性汗腺炎的治療方法,雖然此病目前無法根治,但應依照疾病嚴重程度,給予一般照護、局部治療、全身性治療與外科治療,若中重度病友用抗生素治療12週後,未達改善預期效果,就建議考慮生物製劑治療,都有助治療達標。
廖怡華指出,為增加大眾對化膿性汗腺炎的認知,台灣更領先亞洲,制定《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希望改善患者預後。她提醒,若在腋下、胯下或臀部等皮膚特定部位,出現數個反覆化膿、豆狀大小的紅色結節或合併痛癢感的痘痘,都要小心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的早期徵兆,應盡快至皮膚科檢查,以利正確診斷與及早治療,才能控制發炎,避免疾病惡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