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近年房價一漲不回頭,即使政府推出打炒房、新青安方案,不少年輕人仍買不起房,一名8年級生與父母在北市租屋29年,憑藉自己努力拚到第二間房,他分享經驗說道「事實證明,低總就是香;要逼著自己前進」。
該名8年級生在PTT上表示,職業是船員,工作經歷8年,與父母在北市長租29年後,於2021年底在基隆與新北邊界,購入人生第一間房,屋齡5年、三房含車,坦言抗性強但價格便宜,每坪開價20萬,「才過兩年我去辦增貸,銀行鑑價每坪25萬,竟然貸出比我繳的頭期款還多的金額出來,事實證明低總就是香」。近期在汐止醫院簽約第二間,心裡依舊期望可以離北市近一點,但目前只能一步步來。他也觀察到青年在買房前,有6個常見的心理門檻及遇到的處境:
1. 存不到頭期款,又分為薪水存不到錢、不願降低消費
當存不到錢,比起買房應先穩定眼下生活為優先,再來思考後續。但什麼都不願意犧牲,資產是不會憑空而降的,薪資沒有相對應的成長,大環境通膨會強迫幫你消費降級。
2. 不敢承擔風險,害怕一生都在繳30、40年房貸或買到瑕疵屋、發生戰爭…
計算及承擔風險是基本理財,買房應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有些人怕吃虧,所以打從心底拒絕接觸仲介、代書、銀行專員等等,覺得人家另有所圖,但實際買房過就能了解,並學到沒經驗吃點小虧是正常風險,下次避開就好,當然買前要做功課。
3.不願離開舒適圈,尤其身在都市家庭
不少人嫌棄外縣市通勤遠、生活機能差、坪數小,但放眼原生家庭周遭卻沒有一件負擔得起,於是選擇躺平,更沒有後續積極規劃;那如果手上有其他資產可以讓自己衣食無憂,但放在買房就必須All in,風險太大需多加考慮。
4. 剛出社會就保儲蓄險
儲蓄險時間成本高,試想24歲進入職場存的保單,30歲需要用錢解約時,卻只是保本原封不動的取回,再計算通貨膨脹並不划算,「這商品有適合它的族群,但不會是新鮮人」。
5. 陷入長期租屋比買房划算的迷思
長租忽略買房的低成本5倍槓桿的巨大優勢,且可以防止租金繼續上漲。他原本2019年有能力買房,但租屋拖了兩年,2021年底已被洗到更遠的地方。
6.買車
買車相當於消耗半棟房子的頭期款,尤其租車位,加上各種稅金、油料、保養,都會導致你取得首購房的時間更晚。
文章吸引網友湧入留言,「真的!觀念沒轉過來永遠沒辦法踏出第一步」、「原PO頭腦很清楚,很有想法跟執行力」、「平易近人的心得,多少人也是這樣辛苦走過來的,你的努力有了好的結果」、「其實平民最大的敵人是通膨,但運用的好,反而是最大的幫手」、「很務實,真的想買房值得一看,如果不能接受那些犧牲,一直租房或等繼承也無妨,都是個人選擇而已」。
近年房市交易呈現小宅化、低總價化及郊區化,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指出,考量各方面成本上漲,建商推案趨勢改變,可以看到市面上格局大縮水,為的就是盡量讓消費者買得起房,這是不得已的。六都推案都有頂標,如北市總價4000萬內,新北2000萬內,竹北1800萬內,桃園1500萬內,台中、高雄1200萬內,台南1000萬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