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是身體對外來物的一種免疫反應,絕大多數人誘發的過敏反應以眼睛癢、皮膚癢、蕁麻疹發作等輕微的過敏反應為主。但以亞洲漢人為主因藥物過敏誘發的罕見疾病「史帝芬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是皮膚與黏膜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甚至引起皮膚表皮脫落壞死,甚至引起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受損。根據研究資料指出,SJS致死率約5-10%,但若因自體反應或高齡長者因身體因素引發強烈的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致死率更在3成以上,高達4-5成。近年來,醫療的進步使用生物抑制劑能獲得不錯的療效。
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是藥物誘發的嚴重過敏的罕見疾病
根據「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資料顯示,40歲的陳小姐因工作關係長期應酬出現痛風,而開始吃醫生開立的降尿酸藥品「Allopurino」,吃完當日出現不舒服症中。一開始只是喉嚨痛、嘴巴麻、有點發燒,因跟感冒症狀類似而不以為意,繼續吃藥。直到3-4天後全身出現紅疹、皮膚嚴重潰瘍,掛急診後才知道發生史蒂芬強森症候群。
陳小姐的例子是許多史蒂芬強森症候(SJS)患者的經歷,近年來經陳垣崇院士與研究團隊鐘文宏醫師、鄔哲源研究員等人,共同發現SJS背後可能的致病機轉,研究團隊發現美國約100人中約有2%發生率;但在台灣100人中卻有8%的發生率。研究發現亞洲漢人帶有的特殊基因與治療痛風與癲癇藥物有其重要的關聯性。
研究團隊發現,在漢人中,帶有遺傳基因HLA-B*1502與一種常用於治療癲癇發作的藥物carbamazepine所引起的SJS有很強的關聯性;而常用於治療痛風的藥物allopurinol也可能引發SJS,這與帶有遺傳基因HLA-B*5801有高度的相關性。
抗癲癇、降尿酸、抗生素、非類固醇是誘發的4類主要藥物
根據長庚醫院皮膚科指出,引起「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與「毒性表皮溶解症」的藥物以抗癲癇藥物(anti-convulsants)、降尿酸藥(allopurinol)、抗生素(antibiotics)及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NSAID)等藥物最多。傳統的中藥也被視為是可以引起史蒂文-強生症候群及毒性表皮壞死的藥物之一。
「史蒂芬強森症候群服務網」先前也特別整理了國內常見藥物與藥物過敏關聯基因如下表,提醒民眾的用藥安全: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也指出,用藥前先做基因篩檢,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或使用其他替代藥物,是讓很多人可以免於因藥物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的治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