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吟冰/台北報導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提出,全世界三大需要重視的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憂鬱症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更是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二。針對日益上升的「憂鬱症」人口,除了藥物治療、電痙攣治療與心理諮商與認知行為如正念減壓的方法外,也出現「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 rTMS)的新選擇,特別是針對重鬱、其他治療方法改善有限的患者,更可嘗試這項新選擇。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非侵入性安全性高,以適用「重鬱症」為主
根據中研院鄭泰安教授曾發表過的研究,憂鬱症的患者中,高達2/3會有自殺念頭。近年看到許多影視名人也都得了憂鬱症,國內的自殺率疫情後更是不降反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針對難治型的憂鬱症,衛福部於2018年核可用來治療憂鬱症患者。根據高雄榮民總醫院的資料指出,所謂難治型憂鬱症乃指患者經過兩個足夠劑量及足夠時間的抗憂鬱藥物治療,仍然無法得到預期的療效。過去此類患者需要伴隨其他治療,例如電痙攣治療(ECT),然而電痙攣治療侵入性較大,也會產生比較多的副作用。
50%-60%的患者經治療後,情緒獲得改善
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是透過磁場在腦部誘發出微電流刺激,使得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血流量增加及調控情緒迴路活性,進而產生治療效果,其好處是非侵入性且不需麻醉,除了某些患者(例如腦部有金屬植入物,癲癇及腦傷病史等)不適合使用外,是一項安全穩定的治療選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陳易隆醫師也撰文指出,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適用於重度憂鬱症、躁鬱症的鬱期與焦慮症的治療。以憂鬱症而言,憂鬱症會使得大腦特定的腦區出現一致性活性功能低下,相關腦迴路功能也跟著變化,rTMS治療可直接活化功能低下的腦區。適用對象的鑑別需由醫師做專業評估,陳易隆醫師指出臨床上遇過患者一來就希望透過rTMS治療,發現癥結在患者與家人的互動,後先暫緩rTMS治療,經與患者及家人慢慢互動溝通的改善,就能達到對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效果。
陳易隆醫師指出,rTMS以十次為一個療程,以憂鬱症而言平均需要一至兩個療程,治療時間約20-40分鐘。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例子來看,約有50%-60%的患者情緒獲得改善。連續四週治療後,可更有效改善情緒、睡眠、注意力、慢性疼痛,其中以情緒改善最明顯。rTMS非侵入性腦刺激術是成為精神科新的治療方法。相信,越來越多研究者利用醫學影像檢查工具,觀察治療前後大腦功能活動的變化,將可更清楚證實它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