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立冬剛過,冬季自此開始,近日薑母鴨、羊肉爐店家也人滿為患。究竟冬令進補該如何吃,才能正確適當的補冬?中醫師提醒,今年暖冬天氣仍然炎熱,不同於以往氣溫驟降,藥膳食補法也與一般補冬策略有所不同,建議可用「平補、涼補」3道食譜來取代溫補,避免造成口乾舌燥、便祕等上火症狀。
俗諺說:「立冬補冬,補嘴空。」意指立冬是進補好時機,該如何健康補冬呢?北市聯醫中醫部長陳朝宗指出,以往進補是因為辛勤勞動一整年,身體需要滋補,但現代人日常補充的營養已足夠,冬令進補原則應以體質為主,補對更重要。
立冬天氣熱 補冬改這樣吃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說明,立冬進補先看體質,是屬於寒、熱、虛、實哪一種,同時也要看天氣,來決定進補的食材需要涼補(清補)、平補還是溫補(熱補),像是以往立冬大家常吃的薑母鴨、麻油雞屬於熱補。但今年暖冬,天氣仍然高溫,建議一般民眾可透過非刺激性的平埔、體質濕熱者則可用涼補來取代。
平補、涼補到底該怎麼吃?以下林源泉提供3道「養生藥膳食譜」,並說明其內含的中藥功效:
九尾草雞湯(涼補)
- 食材:雞肉半隻、米酒適量,中藥材包括東洋蔘3錢、倒地蜈蚣3錢。
- 製作4步驟:
- 將洗好的九尾草較粗根部,先用槌子敲打,更能釋放草本香氣。
- 將九尾草裝入布包(防止燉煮時,雞肉與九尾草摻雜一起)。
- 將事先燙好雞肉和藥包放入鍋中,倒入料理米酒,再倒入清水200毫升,開大火先將湯煮滾後,撈乾淨浮在湯上面的雜質,可使湯變的更清澈、好喝,再轉小火、蓋上鍋蓋,悶煮1小時。
- 起鍋前10分鐘,再倒入些許米酒、鹽調味,即可享用。
- 功效:九尾草、東洋蔘屬於涼性藥材,與性平的雞肉一起煮,具有健脾利濕、清涼降火功效,倒地蜈蚣則有清熱解毒效果,此湯適合易上火體質服用,可改善嘔吐、風熱咳嗽等症狀。
何首烏雞湯(平補)
- 食材:雞腿或雞胸肉適量、米酒1大匙、生薑切6片、香菇5~8朵、水六碗、鹽少許,中藥材包括何首烏8兩、黑豆3兩、枸杞5錢、杜仲3錢、川芎2錢、熟地3錢、當歸3錢、紅棗8顆。
- 製作方法3步驟:
- 先把香菇泡軟、切片,雞肉洗淨切塊後,放入煮沸的熱水燙熟撈出。
- 中藥材與米酒、水,一起放入鍋中同煮至沸騰,再放入雞肉燉煮約30分鐘,至雞肉熟爛。
- 起鍋前可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 功效:何首烏有滋補肝腎、益精血、養髮、強筋骨之效,搭配當歸能活血補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蔬果羊肉爐(熱補轉平補)
- 食材:蘋果1顆、冬瓜塊4兩、蘿蔔塊3兩、羊肉大約1~2斤(依人數調整)、水適量,中藥材包括東洋蔘1錢半、川芎1錢、當歸1錢半、桂枝1錢半、枸杞2錢。
- 製作方法3步驟:
- 先將羊肉塊川燙去除浮沫,起一鍋水放入去皮、切塊處理好的蔬果,大火滾開後轉小火。
- 加入中藥材後,蓋上蓋子悶煮約45分鐘,直至羊肉軟嫩。
- 掀開鍋蓋,清甜香氣撲鼻,以蔬果清燉的羊肉爐,鮮果甘甜襯清燉羊肉的鮮味,以少許鹽巴提鮮,加入東洋蔘與中藥材,讓湯頭更添香氣。
- 功效:加入蔬果一起燉煮後,有助於平衡羊肉溫燥的特性,並增加多元營養,不僅清淡滋補,也不用擔心吃進過多熱量、油脂,對身體造成負擔,適合貧血、更年期婦女、冬天手腳冰冷者調理。
林源泉解釋,若是在寒冷的冬天,如薑母鴨、麻油雞等,常是民眾的「熱補」選擇,但由於燥熱體質者易上火,不一定適合熱補,補過頭可能導致口乾舌燥、便祕、血壓升高等副作用,此時即可參考上述食譜,在羊肉爐湯頭中加些蔬果,而麻油雞也可以添加蔬菜、麻油可換成苦茶油,就能由熱補轉平補,減緩對身體的刺激,有效增強免疫力。
中醫推薦「四神湯」人人適合喝
陳朝宗進一步說明,虛寒體質者容易有怕冷、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精神不振、大便稀溏、白帶多為清澈水狀等症狀,適合溫補;一般體質不須虛者,則適合平補或涼補;燥熱體質者常怕熱、口乾舌燥、容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難解、白帶多稠且黃綠色,即適合涼補。
但陳朝宗也特別提醒,有疾病體質者,如正值感冒、急性感染症等,暫時不宜進補,而孕婦以及有三高、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進補前應先諮詢中醫師,選擇最適合的補方;另外,他也特別推薦屬於平補的四神湯,任何體質、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有助達到滋補功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