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期海外不動產物件來台銷售再起,即便過往2014、2015年掀起的海外置產熱,後來出現不少「賺了房價賠了匯率」或是海外爛尾樓、收租不如預期等結果,但現今台美利差擴大之際,海外不動產投資又開始動了,但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就提出6大風險,倒不如錢留台灣。
第一、「將心比心、勿以鄰為壑」:住宅是自用為宜,自己都不希望國內不動產被外國人或是一些假性需求的投資人亂炒一通,害自己買不起了,又何必「以鄰為壑」,此為「仁人所惡」。
第二、「看不懂不碰」:海外不動產有法律、稅務、資金、匯率的差異和風險,有時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的理所當然,特別是可能連文字都看不懂,敢買、敢簽約的通常可說藝高人膽大,但是過幾年就冒出詐騙,可說層出不窮;或者說,像投資日本,可能賺漲幅卻賠匯率差損。
第三、「看不到不碰」:不動產因不能動的,所以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變遷,乃至於管理者、建築開發商的個體資力變化,都是會影響不動產投資。如果沒辦法經常出國看看,就代表沒有辦法即時掌握及反應個人的投資部位,意味著風險很大,少碰為妙,以免在一些「保證獲利」的噱頭下,「你圖人家的利,他圖你的本」,血本無歸。
第四、「用不到不碰」:有人說威士忌酒投資,有個好處,就是如果投資失敗,起碼還可以喝下去;不動產也是這樣,往往投資最成功的,都是使用或住了幾十年,工廠老闆老了、事業不賺錢了、想關門,賣不動產才發現他這一生最好的投資不是本業,而是他一直在使用的不動產。
如果用不到,就代表買了只是假性需求,通常持有的定性不高,容易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處分。投資海外房地產也是一樣,要用的、才去買,用不到的、不用買。
第五、「比台灣差的不碰」:不動產價值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展現,因為涉及經濟成長、利率、資本及可負擔所得。投資不動產,著眼的不是短進短出,就是租金收益,如果物件要賣到台灣,多半是比當地貴或當地人比較負擔不起的,大家還在期待賣或租給當地人?何況有些建案可能還是中國人已經先接盤的,大家在比誰要當最後一個韮菜。
第六、「投資台灣和投資自己就好」:先有一個窩,取得租賃的機會成本,再投資自己,讓自己和台灣的經濟力一起成長與增值,其實就是最好的不動產投資,真的不必捨近求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