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有些購屋族會選擇買預售屋,除了看上屋況全新、可客變格局之外,低自備款也是一大優勢。但日前有民眾反映自己想買預售屋的計畫慘被家人反對,不曉得該如何應對?此話題引發討論。
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爸媽和親戚在大概30年前,曾買了一間位在冷門區域的預售屋,後來碰上房市下修,又加上地點原因,房價即便疫情趨緩也依舊沒起色。另外,當初看設計圖面和實際完工後有落差,因此讓爸媽對預售屋負面看法。
原PO繼續說,最近看上的物件剛好是預售屋,被媽媽知道後就聽到各種反對,「覺得預售不確定因素太多,未來房價會跌啊有的沒的。」不過他認為,從看房以來,每天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做功課,即便知道有風險,但都是可預料控制的範圍內,且他也不打算向家人請求資助,只是想在簽約前告知而已,沒想到現在碰上無共識的狀況,讓他很困擾。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表達看法,有些人自己出錢最大,「誰出錢的我就聽誰的,父母出錢就聽父母的,如果自己出錢的話,當然就看自己喜歡不喜歡。」、「他們沒出錢就叫他們閉嘴啊」。
不過也有些人認為買預售屋真的得三思而後行,「有些問題,要房子蓋好後才會看到或慢慢出現…這不是你事前有做功課能控制的,以上是我家也買預售屋,及工作時都在剛交屋的新大樓得到的經驗」、「現在預售屋真的蠻貴的,很多都在賣未來價」、「現在的確不是預售的好買點(貴+經濟下滑+房市退溫短期再漲有限)」。
許多人買預售屋最怕遇到「爛尾樓」,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就曾指出,這類狀況最容易發生在「蛋殼區」,消費者簽約時要留意合約上是否「未填開工日期或任意增加延長工期事由」,此外像是取得使用執照期限、開工日期及完工日期是否清楚標明也很重要。
房產專家田大全就曾提醒,民眾去看預售屋時,除了要把目標區域的中古屋、新成屋的行情完整搜尋一遍外,更必須掌握該區域過去這幾年的發展狀況;若是重劃區,區域推案多少、銷售狀況、進駐狀況、生活機能等,這幾年變化都要注意,避免於陷入銷售人員話術中。
房產專家田揚名也曾分析購買預售的風險,包含可能發生施工品質不完善、建商蓋到一半落跑、或交屋後屋況不如預期等等;建議民眾選擇品牌大、名聲好、上市櫃的建商,也可去打聽有興趣的建案的建商、營造商在過去有沒有不良紀錄,或是相關糾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