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20萬人,超過肝病人數,即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每年超過1.2萬人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喪命,死亡人數甚至已超過肺癌,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但醫師提醒,罹患糖尿病並非一定會減少餘命,透過糖尿病照護新趨勢,穩定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積極預防「2大併發症」,甚至有機會比非糖尿病患更長壽。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說:「糖尿病只要穩定控制,平均餘命可與常人無異。」但追根究柢,糖尿病友減壽的主因來自於糖尿病併發症,因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佳,長期導致血管病變,常見2大致命性併發症:
- 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
- 腎病變
糖尿病患最常因併發症折壽
李洮俊進一步說明,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患超過5成最終死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變相關併發症,此外,每年也有許多糖尿病患因為腎病變,最終需要進入透析治療,也是造成洗腎盛行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李洮俊再舉糖尿病研究指出,若60歲時發現罹患第2型糖尿病,一旦合併有心血管疾病,壽命平均會少活12年,若30歲就發現罹病,一旦合併慢性腎臟病,平均折壽更是高達16年。不過,與糖尿病共存超過50年的病友仍不在少數,顯示穩定控制慢性疾病,對糖友來說格外重要。
基層診所是「糖尿病健康管家」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得了糖尿病不一定會折壽,反而能因積極重視身體健康、生活起居習慣,若糖化血色素、血壓、血脂都能穩定控制,且沒有尿蛋白和抽菸,不僅整體死亡率與一般人相差不大,發生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機率,更比非糖尿病患低。
今年92歲的屏東縣內埔國小前校長劉祿德,就是穩定控制糖尿病,長壽健康的最佳例證,他58歲起確診第2型糖尿病,迄今已經34年,施打胰島素超過13年,隨著糖尿病照護新趨勢來臨,以個人化照護為主、治療為輔,達到與常人無異的良好生活品質。
陳宏麟說明,近年來糖尿病照護治療新趨勢,更重視「個人化自我照護管理」,現今基層社區診所與民眾的連結越來越深,隨著科技及數據統計的進步帶來便利性,糖友可透過每天簡單拍照三餐食物、運動,記錄並上傳血壓、血糖測量值,隨時與診所個管師聯繫,隨時掌握病人自身的照護狀況。
「以往是以治療為主,現在應以病人為主。」陳宏麟點出,糖尿病照護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基層診所不僅提供看病、拿藥的功能,更是「糖尿病友的健康管家」,透過糖腎共照、營養衛教團隊輔助,當個案受到良好照護,不只壽命、生活品質也能與一般人無異,甚至可以更好,畢竟一般人並不像糖尿病病友,會定期就醫與追蹤。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