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贏在起跑線」是補習班為了招生而提出的口號。然而只要對比東亞與歐美的教育就會發現,我們的教育所設計的內容架構,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比歐美的學生贏在起跑線。
強健心理素質,更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關心及熱愛的事物,甚至因此樹立未來志向。圖片來源: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提供
當絕大多數學生都非自願參與了這項競賽,家長也好,學生也好,基於害怕「輸」的心理,各個無不卯足全力設法把成績再往上推升一些。這過程中有許多的妥協、勉強、犧牲,都只為了能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但,學生的未來有因此變得更好嗎?我們在學術相關的國際競賽中,有斬獲更多的大獎嗎?還是如我們這20年來所見,即使有那麼多人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多數人之後的發展也只能稱得上平庸!
目前在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擔任社群行銷主管的鄭先生,大學時就讀的是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因為大學時觀察到身旁多數同學缺乏明確目標與學習動力,且自己也曾迷惘、耍廢好長一段時間,讓他開始反思這套「贏在起跑線」的教育方式對台灣學生造成了什麼危害?
從事教育事業已有13年的他,從自身求學階段的見聞與反思,以及長期輔導大學志工的經驗中,總結出幫助學生脫離平庸的三點建議。
首先,小學生和中學生其實沒有必要花那麼多時間讀書,反倒是多拓展一些社會經驗、培養生活能力、強健心理素質,並擴大對世界與自我的認識,更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關心及熱愛的事物,甚至因此樹立未來志向,這對他們往後人生發展的影響會遠大於考試多得那幾分。
第二,許多學科知識到了大學再學也不遲,因為掌管思考與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區,要到二十五歲才會發育成熟,人的理解力在大學階段要比中學階段要強得多,中學階段花很多時間讀的課程,在大學以後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可以讀完。
第三,培養/保護學生的學習胃口至關重要。對某件事感興趣,而想要瞭解更多、學習更多,這樣的學習動力才會源源不絕。但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上了大學、出了社會都不太主動學習?因為他們的學習胃口在上大學前早已被破壞殆盡,這對於需要終身學習的現代人來說,絕對是非常不利的。
圖片來源: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提供
他說,雖然自己無法改變台灣的教育,但至少可以透過ATC全方位人才培訓營,在學生最自由的大學階段,幫他們找回一些學習動能及生命熱情,並為進入職場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教育能在學生上大學前,給他們多一點自由探索的時間,多一些嘗試犯錯的空間,幫助他們找尋生活的熱情,發掘生命的渴望,瞭解自己想以什麼方式為世界帶來貢獻,而不是給他們塞滿各種不知為何而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