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平時是3C重度使用者,某日突然眼前看見的事物全部扭曲,緊急至眼科就醫求救,檢查發現是黃斑部病變。眼科醫師表示,隨著醫學進步,黃斑部病變不再是「眼科絕症」,定期眼內注射藥物,可良好控制病情,但民眾常因2大迷思,導致醫囑順從度不積極,使逾半數患者在治療兩年後停止療程,陷入失明危機⋯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部長黃奕修表示,統計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黃斑部病變引起,長輩每10人就有1人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且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是正常老化,而錯失治療時機。台灣近年來黃斑部病變患者也有年輕化趨勢,若無持續定期回診追蹤治療,可能暴露於視力受損與失明的危機中。
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眼壓升高⋯青光眼怎麼治?中醫「1療法」有效恢復部分視力
黃斑部病變治療2大迷思
然而,超過半數的黃斑部病變患者,在治療2年後就停止療程。因此黃奕修投入研究,分析黃斑部病變患者醫囑遵從性,希望找出療程中斷原因。他說明,該研究為期8個月,收案29位病人年齡在56~88歲,以接受眼內注射治療的患者為主,進行訪談追蹤。
研究結果指出,黃斑部病變患者有2大常見迷思:
- 覺得黃斑部病變對眼睛健康衝擊不大:認為黃斑部病變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休息過後自然會好。
正解:視力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減退,嚴重惡化恐致不可逆的失明危機。 - 認為有治療,視力就會快速變好:儘管超過4個月沒治療,仍對眼內注射治療效果期待過高,導致容易受挫,甚至放棄治療。
正解:眼內注射為長期治療過程,中斷治療可能導致療程功虧一簣,有一定的視力受損風險。
此外,黃奕修說明,研究也發現有高達62%黃斑部病變患者,同時罹患其他慢性病,但為了維持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在眼睛視力不佳的情況下,平均一次回診往返的時間竟需花掉6.5小時,近乎上班族1天工作時間。在治療迷思及回診時間負擔的多重因素下,不難想像為何黃斑部病變患者會容易中斷治療。
延伸閱讀:
不是越深色越好!買太陽眼鏡注意「4關鍵」醫警告:戴這種最傷眼
3關鍵有效提升醫囑順從度
針對上述黃斑部病變患者的治療困境,黃奕修提供「3大關鍵解方」來提升持續治療的穩定度,包括:邀請伴侶與家人加入照護行列、減少眼內注射頻率、提升治療初期信心。透過家人親友的支持及照護,照顧患者身心健康,有信心定期回診,遵從醫囑的成效也更加順利。
黃奕修表示,與過去無藥可治的困境不同,如今黃斑部病變已經有眼內注射藥物,可抑制血管不正常的增生及減少視網膜積液、血液滲漏,也可依治療反應逐漸減少注射次數,治療頻率有機會從每個月一次,延長到4個月一次,提供患者更多選擇,可依據醫囑與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療程,減輕回診次數及負擔。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