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生觀念的普及,愈來愈多人會透過保健食品補腦,同時預防大腦認知功能減退。然而,市面上的補腦食品百百種,魚油、銀杏等食物真的能補腦嗎?從事臨床腦科學研究多年,神經生物學博士漢寧.貝克(Henning Beck)於《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辨別哪些是「虛假的腦科學」,帶領讀者探索大腦奧秘。以下為原書摘文:
補腦食品越吃越聰明?
你習慣一個星期跑一、兩趟超市,買好整個星期所需的食物嗎?這樣做不錯,可以不用天天買菜,而且冰箱裡的食物通常夠你吃。可是腦不這樣做。你最好想像它是一個讀工科的男大生的冰箱:裡面空空如也,沒有儲存任何食物,通常是直接買來就吃掉了。
腦大概就是像這樣,拿來就吃。它立即且直接從血液中攝取自己所需的營養。這樣有個莫大的好處——不需要有儲存空間。不過另一方面,這也代表它非常依賴運作順暢的物流,所有必要的養分必須及時得到,並且供應充足。因此人體的營養供給有個很明確的原則:不管發生什麼事,腦永遠是第一順位。
輔助細胞(星狀膠細胞),它們的工作就是負責提供營養給神經細胞。星狀膠細胞具有特殊的運輸分子,它們在其他器官察覺到之前,就已經搶先從血液中擷取了重要的營養素(不只是糖,還有胺基酸)。就像換季大拍賣時衝第一的那些人,總是可以率先搶下最好的。腦就是以這種方式保住適當的營養素。
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保護腦不致缺乏營養。某種程度上,腦可以說是「器官界的吸血鬼」,在讓自己餓肚子之前,吸走所有其他身體部位的養分。如果不是這樣, 早期人類也許會在食物極度短缺時,還保留著身上的肌肉。
可是如果腦因為營養不足無法運作,炫耀身上的六塊肌又有什麼用呢?沒什麼用嘛!不過,如果隨便去一家健身中心看看,你心裡可能會問,某些人身上的能量是不是先被肌肉拿去用掉了⋯⋯這個營養攝取原則也告訴我們,人如果飲食均衡,腦幾乎不可能營養不良。因為它會攫取自己需要的所有營養,而且是搶在其他器官之前。所以基本上,我們不需要任何補腦食品來讓腦子升級,因為營養不良的腦在成人身上幾乎不存在。
延伸閱讀:
吃銀杏補腦 8種藥不能併服!
保鑣細胞
就算不用擔心腦子營養不足,那麼多吃些健康食品也許可以促進腦功能?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必須知道,不是吃下肚的所有營養都進得了腦子。在血腦障壁的保護下,腦就像一個戒備嚴密的高度安全區域。
血腦障壁同樣由星狀膠細胞構成,它們會在血管周圍形成一道保護屏障,決定誰可以進入腦部,誰不可以。就像高級夜店的保鑣,它們只允許某些分子通過;而且這裡就像現實人生:不重要和有攻擊性的不受歡迎——因此糖類和胺基酸在允許進入神經組織之前,必須接受仔細的檢查。那些油滑的脂肪卻很容易就滑過(同樣也是油性的)保護層。這也是為什麼所有毒品分子都是脂溶性的原因,只要30秒,整個腦就滿是毒品分子了。
血腦障壁的影響力常常遭人低估,而它的存在,能解釋為何許多關於腦的營養迷思不可能是真的。吃巧克力會讓人心情變好,因為據說含有血清素(一種快樂神經傳導物質)?沒這回事,不管是血清素或是其他血清素前體,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入腦部。
據說吃中國菜會引發頭痛,因為用了味精調味?錯!尤其是麩胺酸(Glutamat,俗稱的味精),這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受到血腦障壁的嚴格控管。吃太多肉會讓人疲倦,因為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這一樣是胡扯——人只要吃飽都會覺得想睡,不管吃了什麼。
除此之外,就算有作用的營養物質真的進到腦中,它也必須先抵達能產生作用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藥物動力學(Pharmakokinetiks)——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指的就是,在正確的時間來到正確的地點,決定了此物質所能發揮的效果。舉牙膏為例,你要拿來刷牙才有用,塗在腳上當護足霜就不太適合。
如果你吃了含有很多「有機活性花青素」的藍莓(據說有益腦子),花青素首先也必須到達能發生作用的地方——神經細胞。這可不容易啊!所以請記住,拚命補充身體營養,並不能保證腦子也能吸收。腦會主動攝取自己需要的(必要時從別處搶來);同時,它也會嚴格管控進入的物質。
因此,想刻意吃高級的補腦食品來促進腦部代謝,是很困難的,因為腦通常已經營養充足了。
延伸閱讀:
人類只用10%腦力?電影《露西》理論是真的嗎?生物學專家揭真相⋯
別愈吃愈笨
當然,腦很仰賴重要的營養成分,對不當食物的反應也很敏感。它需要不飽和脂肪酸來建構神經細胞膜,以及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層。有一些胺基酸是身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從外面補給,因此蛋白質非常重要。水中的礦物質和少數的維生素也不可或缺,它們讓腦子能正常運作。必要時身體可以自己生成醣類(只要蛋白質供應充足)。
然而,如果想基於「既然胺基酸對神經傳導物質的形成很重要,那我就多多益善!」的理由,拚命吃重要的營養素補腦,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有些人吃香蕉,是因為香蕉含有很多色胺酸,可以強化腦功能。
當然,色胺酸是血清素(一種在情緒處理和感官知覺上很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前體。但你吃了一大堆色胺酸之後會怎麼樣?心情大好或是看到彩色繽紛的影像?都不會。因為腦子不會允許太多色胺酸進入。所以你想提供腦子多少補腦食品都可以,但它只會挑選出當前最需要的。它是根據食譜來作飯,不是看別人供應了哪些食材。因為對腦而言,它必須保持穩定良好的運作,不受食物供給波動的影響。
腦神經的食物
腦嚴格管控自己所吸收的營養,保護自己避免受外界影響,這是事實,但是不表示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影響腦子的表現,藥物和刺激精神的物質如咖啡因,就足以證明。因此神經學家正如火如荼地研究各種可能影響腦功能的營養物質。不過,這是很困難的事,因為特別是飲食,產生影響的因素十分多元。
一壺銀杏茶當中,有幾百種不同的物質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也許不同物質的相互作用對腦會產生正面影響(這點人們正在特別研究當中)?因此在有關「腦與營養」的科學文獻中存有許多猜測,並且往往建議更進一步的研究。不過目前大家倒是很相信,有兩類物質對腦有正面的作用。
除此之外,這類脂肪分子很容易就能通過血腦障壁進入腦部。服用高劑量魚油(富含 Omega-3 脂肪酸)超過6個月,似乎真的可以改善神經細胞的網絡連結,可是至今還沒有人可以證明吃了就會變聰明。有愈來愈多跡象顯示,Omega-3 脂肪酸不僅可以減緩腦部老化,還能促進海馬迴神經細胞的生長。
不過,能夠有這樣的效果,到底是因為魚油產生影響的地方僅止於細胞膜,還是它同時也促進了生長因子的釋放,仍然非常有爭議。
另一類被視為可以促進腦功能的營養素是多酚類(Polyphenole),包括在可可中發現的類黃酮(Flavonoide)、藍莓中的花青素(Anthocyane)、咖哩中的薑黃素(Curcumin)或銀杏葉中的槲皮素(Quercetin),以及紅酒中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等。多酚類如何產生作用,或是否有作用,也同樣沒有人清楚。有人認為,它們能夠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或刺激生長因子的形成。
腦科學家正在研究所有這些物質的作用,特別是巧克力,大概也是因為受試者容易找。為什麼巧克力會讓我們心情好?不可能是因為巧克力成分含有血清素,然而類黃酮確實可能是原因。讓受試者喝一個月類黃酮含量特別豐富的巧克力飲料後,他們比那些喝不含類黃酮巧克力飲料的控制組顯得更為沉著平穩。可是他們的智力並沒有增加。
不過,如果你想攝取跟該實驗等量的類黃酮,每天必須吃下3公斤左右的牛奶巧克力。1個月之後你是不是還覺得心情很好,磅秤會讓你知道。目前科學家特別熱中研究多酚類對腦的影響。問題是,我們經常利用動物模式來做研究——一隻餵了藍莓花青素的老鼠能用更短的時間跑出迷宮,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意思是我可以把買衛星導航的錢省下來,去買一大堆藍莓吃?腦研究不久後一定也會找到出路。
同樣的,很受歡迎的銀杏萃取物價值顯然也被高估了。銀杏似乎無法減緩失智症的惡化,也不能讓健康的受試者在智力表現上有所提升。至於吃銀杏丸到底有沒有意義,我還是讓你自己回答。在還沒有確實了解它的效用之前,仍待進一步的研究。
總而言之,食品不是藥。喜歡的話,你可以吃高劑量的魚油和喝銀杏茶,但是你不會因此自動變聰明。
(本文摘自/打破大腦偽科學(二版):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如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