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波新聞」刊登,旗山區南勝里「紅瓦厝」山丘,有一隻狀似「睏虎」葡匐趴著,居民結婚喜慶,從不放鞭炮的殊異「民俗」之後,學者深入研究,也發現台南區山上區「弘興宮」,也流傳一段「睡虎」的軼事。
對宗教文化有深入研究,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的學者劉自仁指出,「弘興宮」的「睡虎」傳聞,就與「紅瓦厝」山丘的「睏虎」,性質上有點迥異。按,「睡」台語就是「睏」。
劉自仁指出,據「弘興宮」廟內沿革載明說,「先民來臺定居寶地,為求能安居樂業,恭請保生大帝建廟奉祀。因年代久遠,何時建宮已無法考證,經請示大帝,神諭表示開基大帝金尊迄今,已有360年之歷史,依年代推算為西元1648年,即清朝順治年間雕塑,期間大帝神威顯赫,屢傳聖蹟,香火鼎盛,本境在當時已形成為一住家300餘戶之大型村落。乃又增塑保生二大帝、三大帝聖尊共祀。」
資料來源記載,「相傳保生大帝奠基寶穴(一說為「睡虎穴」),故本地人文薈萃,盛極一時,也因此而『樹大招風』,遭人『算計』,暗中破壞寶穴地理驚醒睡虎,造成人口急速凋零,聚居地沒落。」
劉自仁引述指出,先民面對環境之變遷,乃奉請保生大帝金尊移往現址興建公厝。於民國36年完成,廟名「弘興宮」奉祀大帝,歷經時代更迭,公厝年久失修,乃拆除重建,民國71年完成,入火安座,陸續完成鐘鼓樓增建與金爐重建,始成今日巍峨之面貌。
劉自仁指出,「紅瓦厝」山丘之「睏虎」,居民是怕「驚吵」牠,長期以來,一直「成習」,不放鞭炮,深怕「睏虎」驚醒後咬人,造成憾事;而「弘興宮」傳言之「睡虎穴」軼事,係遭「暗中破壞」,致睡虎驚醒後,地理寶穴被破壞。兩者性質迥異,但無論如何,都是坊間茶餘飯後有趣之軼事。
圖/弘興宮也有睡虎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