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買房順帶車位成為時下銷售主流,亦影響未來房子轉售難易度,但對於預算有限的購屋者,除了要負擔車位價格,還得衡量後續的管理、保養、維修費是否划算。
一名網友在PTT上表示,最近在北市捷運站1公里外,步行時間需10-12分鐘,購買26坪(室內17坪)的兩房預售屋,總戶數不到40戶,約200坪的小基地,僅配有倉儲車位,甚至車位有限,本來他沒打算買車位,但代銷建議他買,他觀察附近果然幾乎沒停車場,但多快200萬的車位價格,讓他負擔承重,因此詢問大家若沒買車位,未來會難脫手嗎?
文章曝光後,引來大批網友討論,有人點出北市公共運輸發達、且車位類型不受大眾歡迎,沒有購買的必要,「台北不買車位還是有它的市場,有些人就是不開車的,都搭大眾運輸」、「外面停車費又貴,自己開車根本不划算,叫計程車都比自己養車省」、「捷運宅綁車位你看好不好賣…開車的人根本不用跟你買蛋黃」、「會選擇近捷運的小宅的客群,通常有兩個特徵:一來沒有車,二來購屋預算不多,所以才會為了捷運而犧牲居住空間。這種客群不太會想多擠200萬,去買自己用不到的車位」。
另一派則主張,有能力在北市購買新房的族群,通常也擁車,正因為北市的車位稀缺性才更需要購買,「如果你自住且沒打算買車是沒差,但有考慮脫手還是要買」、「北市除了少數基地較大的案子,一般都更建案哪個不是倉儲車位?單價高的建案都有不少套房或二房小戶別,若要提供足夠車位數量,就非得靠機械式。停車位先求有再求好,都已經說了案件附近的車位不好找,當然先買再說,之後再來想自己停還是出租,除非你財力雄厚只挑純大戶豪宅建案看,否則一定得對倉儲/機械車位妥協的」。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曾建議,若預算不是很充裕,應堅持「先房屋、後車位」的原則。對於不動產居住條件的考量準則,應是居住空間品質優先,而非是否擁有停車位。購車、養車都很貴,省下來的錢可貼補子女教育經費等其他生活所需。
而越大坪數的社區,車位的需求量愈大,小坪數的社區,車位需求量相對變小。在捷運站附近或公共交通便捷的社區,停車位的需求量也可能變小。許多小基地社區會規畫塔式車位,也就是「倉儲式車位」,這類型車位的社區用電量多會高於坡道平面社區,一旦故障衍生的維修費也是一筆可觀數字,且倉儲式車位較一般坡平車位容易有房子轉手抗性,用來投資的話,將會很難脫手。
延伸閱讀→